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建党百年·邕城故事”专题 > 市县区要闻 > 隆安县 > 正文

隆安县:多措并举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2021年06月02日 17:06 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 作者:陈蕴康 编辑:胡瑞阳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陈蕴康)“社区居民现在有什么需求,我们都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帮他对接、联系,我这也是为社区出自己的一份力吧。”震东社区网格员陆义国在面对记者时是这样介绍到自己的工作的。“十三五”期间,陆义国作为隆安县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易地扶贫搬迁至震东集中安置区。在这里,他不仅丢掉了扣在脑袋上多年的贫困帽,自己也成为安置区就业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帮助更多的居民解决就业、生活难题。旁人都说,他现在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而陆义国个人的变化,也只是隆安县易地扶贫众多搬迁成果中的一个缩影。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搬迁到县城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及中心村,促进就近就地转移”。隆安县委、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工作部署,在县城震东片区策划实施隆安县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全力探索扶贫搬迁到县城集中安置的路子。

震东社区干部职工和搬迁群众代表齐唱红色歌曲。记者 陈蕴康 摄

爱心企业向震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感恩超市”捐赠爱心物资。记者 陈蕴康 摄

建好“一个家”重点规划保障群众生活基础

震东集中安置区在规划上明确就是县城新区一部分,按照首府南宁市卫星城定位来建设,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发展区科学布局,安置房分50㎡、70㎡、90㎡三种户型,2018年9月震东集中安置区三个安置小区43栋安置楼、5847套安置房建成交付使用,每套安置房均是拥有独立产权的商品住房,配备了基本设施,只需要简单装修就可入住。安置区市政设施与县城市政设施一体化规划,充分考虑安置区、县城新区、产城融合区长远发展,配套建设“四纵(向)七横(向)两进(进高铁站路、进新水厂路)”13条道路和供电、管网管线、给排水、燃气、通信等。配套水厂、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管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农贸市场、派出所(警务站)、卫生院门诊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建成投入使用,基本满足公共服务需求。配套的农民工创业园等,都给县城大开发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安置区规划比老县城大了一倍,如今安置区就是县城新区。

保障“一个学位”学校建设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子女就学难题,安置区建有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多所学校。仅幼儿园就有宝塔幼儿园、德润幼儿园、昌泰茗城幼儿园三所,学位共1260个,完全满足搬迁户子女学前学位823个需求。建成宝塔小学、粤桂小学两所,学位共5400个,完全满足目前搬迁户子女小学学位2494个的需求。建成配套中学(县第五中学),学位4200个,其中初中学位1400个,完全满足搬迁户子女初中学位1385个需求。配套学校与安置小区建设风格统一,配备网络教学、多媒体、空调等硬件设施,学校师资力量强,2016年以来隆安县招聘的1020名教师,其中229名到安置区配套学校。干部群众都说,全县盖得最好的房子就是安置区的学校。安置区超额完成的教育资源储备,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当前的难题,更给未来群众搬迁后的生活发展打上一针稳心剂。

隆安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黄艳英向大家介绍隆安县脱贫攻坚成果。记者 陈蕴康 摄

提供 “一个岗位”企业入驻帮扶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为保障搬迁后群众的就业问题,隆安县把原先的宝塔产业园区定位调整为服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申报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园在集中完善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政府统建、开发商自建、企业独立建厂等多种方式分A、B、C三个区建设标准厂房,实现一步到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产城融合区。目前进驻的广西华宏水泥迁建项目,在建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1条、年产1000万吨建筑骨料生产线1条、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生产线1条、年产200万吨脱硫剂生产线1条。居民黄海英表示,有了这么多的工厂入驻,他们基本不愁找工作,现在她的老公在外跑运输,夫妻二人每月甚至能有超万元的收入。“你看我这身材就知道生活多小康”,黄海英聊起生活的变化,高兴的甚至和记者开起了玩笑,“吃了多少苦,才有今天的好生活,好日子必须是自己奋斗来的”,脱贫不等不靠的观念早已深入安置区群众的心里。

多方兼顾,保证脱贫致富不落一人

安置区群众家庭情况复杂多样,社区也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帮扶策略。震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梁佳,同时也兼任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站长。她表示,社区对于那些需要照顾老人小孩不能到工厂坐班的劳动力,在小区设立扶贫车间,通过“扶贫车间加工点+家庭分散加工”等形式,让大家在家门口灵活接单、有活干有钱赚;同时在小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已开发单元长、网格员、保洁员、防疫消杀等公益性岗位259个。针对安置区年龄在50岁左右、仍习惯干农活,自身无技能、进厂难、找工难的800多名无稳定就业劳动力,由社区就业服务站与县内30多家农业企业达成了用工合作,每天都有专人与企业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务工当日再点对点免费送工,形成“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就业服务模式。对长期在外务工的2700多人,通过多种方式举办适需对用的技能培训班,提高务工人员综合技能;在安置区设立就业社保服务工作窗口,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信息。采访期间,记者不断看到有居民前来咨询工作问题,就业服务站已成为居民在企业用工、灵活就业、技能培训三个方面的重要平台。

为帮扶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安置区建立了就业服务站。记者 陈蕴康 摄

服务站站长梁佳向群众推荐就业岗位。记者 陈蕴康 摄

隆安县在脱贫攻坚中,集成各方面的政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科学谋划、积极行动,探索走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未来,安置区将继续深化党的领导贯穿服务群众全过程,构建后续扶持精细化服务体系,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带领脱贫群众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