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大项目 持续扩大开放
——北海市工业投资连年高速增长的背后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蓝永前
当前,北海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五一”前夕,记者走进位于北海市铁山港区的广西川化天禾钾肥有限责任公司,只见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公司总经理肖斌介绍,一季度公司生产销售高质量硫酸钾1.25万吨,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项目从首次考察到进场施工仅用了30天,去年12月项目开始投产。”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桢介绍,川化天禾48万吨/年优质硫酸钾项目是广西与四川签署《深化川桂合作共同推进南向开放通道建设框架协议》后,四川省骨干国企入驻广西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是亚洲单体最大的加工型硫酸钾生产企业。
2018年以来,北海市引进工业项目382个,工业项目投资年均增长率34%,其中2020年增长60.3%,排名全区第1位,获评全区2018—2020年度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
培育主导产业 汇聚龙头项目
北海惠扬新材料科技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泡沫内包装的企业,是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项目的配套企业,2019年12月引入北海。“已上马6条生产线,今年和明年将陆续再上18条。”该公司总经理杨勇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为惠科提供智能电视机屏内包装,公司还接到了周边企业的订单。
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是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一期项目包括移动智能终端项目、智能电视机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41.23亿元,已开工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80多万平方米。去年9月产业新城首个园区开园,同时产业新城重资产、高技术的核心建设工程——液晶显示屏邦定项目投产。
惠科集团副总裁沈涌介绍,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去年累计生产智能电视机939.6万台,产值11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31.8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0.5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项目10个,初步形成智能显示终端产业链。
北海工业项目投资3年持续高速增长,透过惠科电子可窥斑见豹。“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为目标,加强项目谋划布局,为推动工业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说。
近年来,北海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壮大向海经济,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以铁山港东西两岸为主阵地重点发展临港大工业,以工业园区、高新区、保税区、海洋产业园等为载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全产业链、能源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基本框架。目前,已投产、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龙头项目共37个,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7500亿元。
推进“东融西合” 强化开放引领
广西太阳纸业35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双百双新”项目。该项目目标是建成全球产品涵盖全系列的最大单体生产加工厂区,年产值20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
2019年10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厂区主干道路已铺设完毕,文化纸车间主跨钢架大梁完成21架安装,80万吨化学浆车间主厂房基础回填完成95%,配套供热设施正紧锣密鼓施工作业。
“一期项目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太阳纸业项目经理顾俊瑞表示,北海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公司将在这里打造完备的东南亚原料供应体系和广西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
类似太阳纸业的企业,选择北海作为面向世界和融入大湾区的支点,为数不少。这与北海实施的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息息相关。
“聚焦‘东融西合’,以高水平开放谋划推动工业升级发展,努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南亚’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北海市市长廖立勇介绍,该市在“三大三新”“双百双新”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与大湾区深度合作,去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340.57亿元、增长93.78%,占广西总量的59.12%。
与此同时,北海还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去年该市新设外资企业115家,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15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北海将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惠科电子、信义玻璃等龙头企业“育品牌、拓市场”,持续打造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目前,正在筹划和推动信义玻璃每月一班,1000个集装箱玻璃运往印度。
保障关键要素
促进项目落地
“建设工期比国内同等规模项目缩短两个月,创造了公司从开工到点火高速度、高效率的纪录。”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明告诉记者,2018年项目落户北海以来,得到了当地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6条生产线投产。
为促进项目落地和投产,北海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努力打造最佳“企业生长环境”。
北海市营商办专职副主任朱学军介绍,在开展审批提速专项行动中,北海市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和国家发改委设定的18项指标靶向攻坚,项目审批全流程控制在50天以内;上线开办企业“7合1”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系统;政府投入1亿多元,实施“区域评估”,9项评估实现“一次编制、全域共享”,让落地企业大幅缩减评估时间。
在项目落地关键要素保障方面,北海从配套扶持政策、项目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保障项目“拿地即开工”。比如,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主动了解“双百双新”项目融资需求,落实“桂惠贷”政策,积极通过优惠利率贷款、免息借款、财政补助、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项目开工建设。
至去年年底,北海市超亿元龙头企业达136家,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比2017年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