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沿着高速看中国 > 要闻聚焦 > 正文

沿着高速看中国|太行山高速上的红色追寻 (4)

2021年05月01日 13:09 来源:新华网 编辑:韦幸文

  故事三:一张全家福

  雷玲辉(前排左二)与养父母的合影。(翻拍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离开城南庄,沿太行山高速南行210公里,转东吕高速继续行驶至路罗口,走15公里盘山路,一片开阔平坦的山间盆地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所在地。

  1939年,根据党中央指示,抗大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次年,抗大总校转移至浆水镇,在此办学两年三个月,培养了3期学员,共8000余人。

  抗大陈列馆中,一张全家福照片感动了记者。照片中后排是河东村张廉夫妇,前排四个孩子中,一个女孩名叫雷玲辉,是寄养在这户农民家庭的抗大干部子女。这张照片是雷玲辉离开农家前与养父母的合影。

  雷玲辉的父亲雷钦,开国大校,时任抗大上干科政治处主任。抗大陈列馆讲解员李瑞芳讲述,张廉的妻子曾对子女说:“雷玲辉是抗大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她。”1942年,张廉的妻子抱着雷玲辉被日寇从山顶上推下,一条腿被半山腰上的树枝挂住,怀里一岁多的雷玲辉安然无恙,自己落下终身残疾。

  现在,雷玲辉幼时住过的老石头房子依然保存完好,当时房东的后人在里面生活如常,门窗、石磨乃至屋内家具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称,当年抗大分布在浆水40多个村庄,几乎每家都住着抗大学员,共5000多人。

  杨树说:“抗大陈列馆的讲解员大多来自周边村,除了日常讲解,他们常到附近村庄走访,挖掘整理抗大学员和老房东的故事,寻找尚未发现的抗大旧址。也有抗大老学员和后代,多次重返浆水,在‘第二故乡’寻找往日痕迹。”



上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