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 > 融媒报道 > 正文

30秒看广西丨领略多彩非遗文化

2021年04月27日 15:44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综合 编辑:潘晓明

  视频:《30秒看广西 | 领略多彩非遗文化》

  在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化遗产绚丽璀璨。广西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7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914项。崇左市龙州县列入全国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县,百色市靖西壮锦厂和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获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刘三姐歌谣”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案例。

  宜州市举办传唱“刘三姐歌谣” 歌咏比赛。图片来源:视觉广西

  刘三姐歌谣流传于宜州市及广西各壮族聚居地区。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

  瑶族老艺人正在传授瑶族羊角长鼓舞技艺。图片来源:视觉广西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活动中常跳此舞。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业余文艺队、文艺爱好者表演侗族大歌。图片来源:视觉广西

  侗族大歌流传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大歌,是侗族人民集体歌唱的多声部民歌。这种歌通常在节日里,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用歌来表达感情,赞美大自然。

  天等县打榔舞表演。图片来源: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瑞阳 摄

  壮族打榔舞是广西西南部壮族地区普遍流传的传统民间舞蹈,尤其以流传于崇左市天等县的壮族打榔舞最为典型。天等壮族打榔舞主要分布在上映乡、天等镇、龙茗镇、向都镇、福新乡等乡镇一带。

  钦州坭兴陶。图片来源:视觉广西

  钦州坭兴陶学名紫泥陶,取钦江两岸红土泥,经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2008年6月7日,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靖西市融媒体中心

  壮族织锦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壮族民间的文化瑰宝。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监制:宋春风 车欣欣 黄俪

  统筹:黄虹宁 蒋晓伶 邱石佑

  审核:伍永志 邱石佑 梁菊 陈丽婕

  剪辑:金凯乐 陆樱仁 林亮 何兴强 王希

  包装:周泉 何兴强 甘容下

  文案:徐世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