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专利泡沫”何其多,亟须规范提质量

  新华社天津4月23日电 题:“专利泡沫”何其多,亟须规范提质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毛振华、王井怀

  近年来,我国专利年度申请量不少。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而不强的问题却依旧突出。尤其一些专利令人“无语”,不仅没有创新价值,还有违常识。甚至有的专利,是“别有目的”的产物。尽快刺破“专利泡沫”迫在眉睫。

  如此“脑洞大开” 难免被人吐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1%,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我们专利申请数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要清醒看到专利质量仍然不高。”南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教授张玲说。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一项“精神病治疗帽”的专利,从图片看是一顶筒状套帽,帽子与人的五官间有洞,夹层里填充治疗精神病的中药粉。网友吐槽:“如此治疗方式,实在‘脑洞大开’。”官网显示,这项专利从授权到终止有长达近2年时间。

  中合国际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专利交易的知识产权平台。创始人胡军说,实用新型专利因与日常生活接近、专业门槛低,已经成为“被吐槽专利”重灾区。

  “专利制度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对于背离初心、出现异化的‘专利’必须严厉打击。”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李加军说。

  看似“不靠谱”,或为“精明算计”

  “被吐槽专利”的发明人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纯粹个人兴趣,将突发奇想申请为专利;另一种属于“职业专利编造师”,以走量方式空想编造,一旦获得授权便以此牟利。

  为鼓励创新、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我国专利制度被一些地方或群体附加了许多“优惠”,例如企业减税、个人评职称、罪犯减刑、升学加分等。靠专利“吸血者”便盯上了这些需求。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发现,与专利购买、转让相关的信息比比皆是。记者随机联系到一家,当客服人员得知记者急于买来专利评职称后,对方“周到”地介绍,可以提供实用新型专利的“私人定制”。至于专利是什么内容,是否有创新,对方显得并不在意。

  经过沟通后,对方推荐购买“销售展示架”,只需1400元,就能有“整套专利”从一张白纸开始,由定制到申请“一条龙”服务。且信誓旦旦地表示“技术点不用担心,有专业人员来帮忙设计、写材料”,能保证6到8个月下证,专利内容完全不需要记者操心。如此背景下诞生的专利,其质量令人担忧。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已经出现了一批专利编造公司,他们网罗年轻人苦思冥想专利,或收购被驳回专利复审获得转手授权后再转让,从中牟利。流水线式的专利“生产”令人“惊叹”。

  一些企业为减税或套取相关补贴,还与专利公司、政府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形成专利造假“产业链”。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不久前公布的一起案件,揭秘了官商勾结发“专利财”的真相。

  该案件判决书显示,四川省射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股原股长郭成章、无业人员吴春华、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工作人员陈忠辉等人相互勾结,钻了当地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每件奖励3000元的空子,编造专利200多项,据此申报并领取实用新型奖励资金74.4万元。其中,郭成章、吴春华负责提供本地企业信息,陈忠辉以相关企业作为申请人编造专利内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再由郭成章登记、上报奖励名单。

  他们还用编造出来的实用新型专利骗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以及当地工业转型升级奖励资金20万元。“这就是一起在知识产权领域,干部、企业、专利代理机构相互勾结,骗取优惠政策的典型案例。”张玲痛斥。

  刺破“专利泡沫”,减少“发钱鼓励”

  面对“专利泡沫”,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行动起来。

  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6月底前要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资助。地方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而对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

  张玲介绍,一些发达国家会向企业派驻官员指导创新,为企业创新和专利申请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企业成为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主角。

  胡军认为,专利申请可以突破文字叙述、示意图的方式,增加模型视频展示。对于实用新型专利,除了微观层面的较难用模型展示外,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用模型展示,这样能过滤掉一批靠凭空臆想的点子申报专利的情况。

  进一步打击专利代理违法行为箭在弦上。李加军建议,严控专利生产源头,集中开展“蓝天行动”等打击该类申请行为的专项整治,推动将违规专利申请行为作为失信行为纳入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代理机构的协同治理,强化监管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