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3月19日电 题:一个铁圈、两根木头、三块木板,撑起这个西海固少年的“篮球梦”
新华社记者 何晨阳、谢建雯、吕泽
一个铁圈、两根木头、三块木板,组合起来能干啥?在西海固,能承载起一个孩子的梦想。
12岁少年王磊的“篮球梦”,就从此起步。在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王民村山脚下的家里,一个铁丝圈、两根木头和三块木板组合成的篮板和篮筐,几乎“承包”了他的童年。
这里地处西海固地区核心区,西海固的“西”字就取自西吉县。从西吉县城出发,翻过好几座大山,拐过好几道弯,才能抵达王民村。
尽管土地贫瘠,但这里却是篮球的“沃土”。受爷爷和父亲影响,王磊6岁起接触篮球,小学那几年,他上学在村小的土操场拍,放假在家里的土院子打。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篮球。”王磊说,他自己动手做了这个木头篮板。
在王磊看来,他对篮球的热爱中,有父亲浓浓的爱。
“我买一双鞋几十块钱,给他买一双篮球鞋几百块。孩子有天赋,投球准头好。只要他好好学习,我就省吃俭用一直支持他。”王亚东说,每逢假期,他常放下工作陪儿子练球。
因为球技出众,王磊多次“走红”。三年前,他打球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他和一个大高个在比拼,虽然身材瘦小处于下风,但他身手敏捷,攻守专注,累得脸色通红仍不服输,获得网友红心串串。
一年前,王磊打球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关注,他在向姚明发出“欢迎来我们宁夏西吉”的邀请后,意外得到一个亲笔签名篮球。母亲冶学梅本想珍藏起来,但王磊经常偷偷拿出去练球,现在签名已经磨得模糊。
“送我球,就是要我打的。”面对母亲的“质疑”,这个倔强的“篮球小子”回得理直气壮。
刚开始在学校打球时,王磊总因个头小遭遇高年级同学冷眼,但通过主动上门单挑并赢了几次后,他们对王磊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我想证明自己能当对手,也能当队友。我速度快,走位灵活,抢篮板球多,能帮球队得分。”王磊说。
如今,带儿子入门的王亚东已经防守不住儿子的进攻了,但他依然是儿子心中的“巨人”。
“村里、镇上、县里,现在我都打过。我爸是中锋,我是后卫,一攻一守打配合。”王磊说,“我经常和成年人打球,以前还要我爸介绍,现在不用,都熟了。”
王磊心中的另一个“巨人”是姚明。他闲暇时经常用父母手机看姚明比赛视频,一遍遍模仿偶像运球、投篮等动作,还经常会问父亲“模仿得像不像”。
如今,王磊的“球技”不断精进,家中的“土篮板”也早已“退役”。去年11月16日,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这里的面貌也随着脱贫攻坚进程的推进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王磊而言,与父辈们相比,生于这个时代的西海固,是幸运的。
西吉县大力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全县295个行政村均建有室外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村里硬化了篮球场,还安装了标准篮球架,王磊打球有了更多好去处。
“以前一拍就是一身灰,现在是水泥地,不会呛得打不了。”王磊说,目前他在袁河中学读初一,是班里的篮球队长,去年还带队夺得年级冠军。
袁河中学校长靳兴旺也是一位篮球爱好者,他不允许任何老师占用体育课。“体育能强健体魄、塑造性格,劳逸结合,孩子们学习劲头才更足。”他说,目前学校共有篮球、排球等10个社团,由三名专业体育老师带团指导。
在学校支持下,住校的王磊每天坚持练球两个小时。在他看来,学习与打球并不冲突,对篮球的专注反而助他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爱打篮球的西海固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同样强烈。王磊的目标很明确:好好学习考大学,走出大山,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但与此同时,他也不会放下热爱的篮球。“校篮球队马上要纳新了,我想进校队,为学校争光。”他说。
这些年,王磊穿坏了20多双球鞋,虽然旧鞋都已扔掉,但最初那个用一个铁圈、两根木头、三块木板组成的篮板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