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时政头条 > 正文 |
学习时报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做好脱贫攻坚战的广西答卷 (2) |
2021年03月01日 13:47 来源:学 习 时 报 编辑:韦幸文 |
问:广西如何统筹力量推动全区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鹿心社:“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和底线任务,也是实现脱贫摘帽的前提条件。 2019年4月,我参加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这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领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就像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一样,事关全局胜负。就广西的实际看,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就要全面排查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四个方面问题。2019年5月,我们正式在全区发起“四大战役”,制定作战方案、成立指挥机构、集中力量攻坚,目前已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 摸清底数是基础。全区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之后,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就学就医问题,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学校、乡镇卫生院、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补充一批乡村医生、教师。对住危房的、饮水不安全的群众全部建立清单,逐户落实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项目。 我们还根据底数任务,制定作战任务清单。也就是将作战任务分解到各市县、落实到个人,建立“自治区、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的分片包干责任制。 为抢工作进度,我们强化各类保障。比如专门开辟项目办理“绿色通道”,缩减审批环节,建立监测通报工作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导”,每月汇总各战役进度并公布排名,约谈排名靠后的县等等。 事实上,当时“四大战役”资金缺口很大。自治区筹措了150多亿元,还缺80多亿元。于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统筹用好粤桂扶贫协作资金,要求各市、县克服一切困难,优先保障“四大战役”资金投入。 经过一年的奋战,“四大战役”目标基本完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在义务教育方面,建设提升一批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贫困学生有地方上学;调配教师,确保贫困地区有老师上课;狠抓“控辍保学”,让失学辍学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在基础医疗方面,改善提升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每个县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全面解决村医服务空白问题,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找医生。在住房安全方面,全部完成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让老百姓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在饮水安全方面,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攻坚战,让大石山区基本上村村户户有了集体水柜或家庭水柜,蓄水、供水能力显著提升。 问:广西是怎样抓好产业扶贫的? 鹿心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产业,群众就没有增收项目,脱贫就缺乏载体,致富就缺少后劲。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场硬仗,以工业化理念和全产业链思路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 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一方面,精准确定方向。广西地貌特别复杂,有石山、土山、平地、江河湖海,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全区不能一刀切。但如果让各地群众自己随意发展,又缺少规划性、集约性、统筹性,产业“小散弱”问题难以解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决定将自治区的规划设计和基层、群众的自主选择结合起来,在全区遴选特色产业,形成指导目录,让各地结合实际从目录中选择确定主导产业,规定贫困户只有发展这些产业才能获得以奖代补、小额信贷等政策扶持。这样一来,每个县集中力量发展几个拳头产业,规模化就更加容易实现了。以都安为例,全县牧草资源丰富,有1万多个石山“弄场”,有养牛的传统。该县就把肉牛养殖作为全县重点产业之一,打破以前传统的散养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肉牛生态养殖基地,让农户实现养牛零成本入门、滚动式发展、可持续增收。另一方面,精准开展指导。我们选聘区内外首席科学家、知名专家,为扶贫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选派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产业发展指导员进村入户,广泛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田阳区巴某村把环境整治、特色种养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村里美了,人气旺了,村民富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还有我之前调研过的大化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全县养殖规模达300万羽,打造出“七百弄鸡”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贫困群众依靠特色养殖脱贫,再也不用在石头缝里“抠”粮食了。 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发展产业,龙头带动是关键。有了龙头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就有了支撑。一方面,抓好经营主体扶持。在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主体,引导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区已经实现所有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或产业示范基地(园)全覆盖。另一方面,抓好贫困群众扶持。通过发放产业奖补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帮助贫困群众跨过发展产业的资金门槛。目前,已经形成百色芒果、都安牛羊、富川脐橙、隆安火龙果、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等一批优势特色扶贫产业。 后端抓好市场营销。产品有出路,脱贫才有底气。加强农业品牌培育,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打好“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富川脐橙等7个品牌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九进”行动,也就是“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举办粤桂消费扶贫协作活动和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园子”“米袋子”。大力发展电商营销,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现54个贫困县全覆盖。积极完善物流集散体系,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点、物流配送网点,打通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一批三农“网红达人”和广西特色网红产品走出广西、行销全国。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