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经济 >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 > 强·金融 > 正文

南宁: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21年01月12日 11:08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韦静 吕端周 黄浚锋 杨洋 编辑:胡瑞阳

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南宁市“十三五”积极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坐落在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记者梁枫摄

中国—东盟金融城招商推介会在青岛举办。(市金融办供图)

“十三五”时期,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始终把金融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克难攻坚,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圆满收官,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大气开局,强首府战略强金融起势强劲,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五个坚持,引领首府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党的领导。全市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2018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宁核心区是重中之重,五象新区是点睛之笔,南宁金融发展开启新征程。建设好核心区,规划实施“123456”金融工程,即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两大示范区,打造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清算中心和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四大基地,建设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培育服务市场五大市场,完善楼宇供需、征信服务、中介服务、生活服务、人才支撑和营商环境六大配套。

坚持政策配套。《南宁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南宁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挂牌)若干规定》《加快建设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的若干措施》《南宁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南宁市建设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区规划方案》《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区实施方案》等10多项政策文件出台,明确细化改革内容、重点任务、可行路径和具体举措,建立系统集成的政策保障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121项重点任务中75项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创新案例6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40余项,其中国内首创9项、广西首创8项,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坚持人才支撑。率先在全区推出地方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金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金融职业资格补贴实施细则等金融人才专项支持政策,构建了政策体系完备、承载平台丰富、服务保障到位的金融人才发展体系。

指标倍增,强化金融对经济支撑力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十三五”期间,南宁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对经济贡献率居各行业首位,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金融业的增加值预计是2015年的1.5倍。2020年前三季度,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金融业增加值逆势上扬,同比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增速1.4和0.3个百分点,拉升GDP增长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0.6%。

2020年人民币存贷款余额预计是2015年的1.6倍。截至2020年11月,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贷款余额增速在西部12个省会(首府)城市及直辖市中排位第二。

2020年保费收入预计是2015年的1.7倍。2020年1—11月,保费收入230.79亿元,同比增长17.75%,连续11个月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在西部12个省会(首府)城市及直辖市中排位第一。

2020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预计是2015年的2.8倍。2020年1—11月,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02亿元,占全区42%,居全区第一。

强力招商,金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引金入邕”“引资入邕”相结合,坚持“引资、引智、引才”,建立了“448”招商机制,创新市场化招商、云招商、以商招商、“资本+产业”联动等模式,形成有效的统分结合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金融产业招商工作。

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银行机构7家、保险机构9家,三大政策性银行全部入驻南宁,目前全市共有49家银行机构、47家保险机构、26家证券分公司、113家小额贷款公司、33家融资担保公司、10家融资租赁公司、84家典当行,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中国—东盟金融城金融集聚功能凸显,截至2020年底,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企业数超4600家,金融机构(企业)达162家,是2018年底的7.7倍,吸引了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跨境金融数字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平台落地。

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开放创新水平

积极推进两个示范区建设。我市成为全区唯一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双示范区的城市。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在全区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广西首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南宁科技支行在南宁落地,北部湾银行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30亿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市绿色贷款余额为1652亿元,占全区60%。引进中邮人寿、国任财险、建信人寿、阳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一批持牌保险分支机构,大力推进光大永明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东软融盛财险、京东安联财险等保险项目,优质保险资源加速集聚。与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共建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动设立太平—中财东盟保险研究院,发布《东盟国家灾害风险与财险市场报告》;横县推出广西首款政策性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茉莉花降雨指数保险”,上林县创新开拓“政府增信+险资融资+保险保障”保险扶贫支农融资模式,政府引导、机构主导、社会参与的保险创新模式加快形成。

推动跨境金融创新。推动中国银行面向东盟跨境金融创新中心、农业银行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落地。以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为抓手,推动NRA账户便利化创新、陆海新通道跨境金融创新、“债券通”业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落地见效。积极争取成为国内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首批试点省份城市。出台南宁片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政策,打造以外资为主的股权投资基金从南宁片区落地投资境内企业的“直达通道”。推动驻邕金融机构率先开展50余项跨境金融创新,试点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等5项金融创新政策,推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开展跨境股权转让资金托管业务,中国—东盟资源要素交易(商务与投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是广西自贸试验区唯一入选案例,金融创新指数在第四批1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排名第二。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获评2019年广西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2019亚信金融峰会”,发布《2019亚信金融峰会南宁倡议》,进一步丰富“南宁渠道”金融内涵,扩大“南宁渠道”影响力。

全力惠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围绕政金企对接机制等方面,全力加大服务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仅2020年,南宁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召开81场融资对接活动,不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全区率先成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提升企业金融超市、融资服务中心、股权融资服务中心、“两台一会”平台功能,启动创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政金企“全过程、全时空、全覆盖”对接,累计撮合2.33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473.08亿元。

组织驻邕金融机构对疫情期间到期的贷款提前2个月进行排查摸底,逐月梳理形成企业贷款到期情况清单,提前沟通联系,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确保有续贷需求的企业应续尽续、应延尽延,全市金融机构对企业延期金额占全区50%以上。

我市在全区率先出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推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综合保险,实施“复工贷”“稳企贷”等精准政策,推动银行机构直接下浮2个百分点发放贴息贷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87.71亿元,较年初增长33.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86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在全区排名第一,贷款利率低于2019年60个基点。

多方发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提升

推动企业上市挂牌。2016年以来,南宁市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含已摘牌公司),累计直接融资规模3412.5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自治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35家,分别占全区的36%、47%、26%。2020年,全市新增2家上市在审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直接融资945亿元,同比增长18%。

加强债券创新。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债券项目储备库,2020年全市发行创新债券13只共123亿元,创新品种占比13%,债券品种创新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市内企业申请企业债券实行“直通车”政策激励,成为全区唯一获得此项激励措施的城市。

强化基金效能。建立南宁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联动投资机制,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投生态体系,3只母基金累计设立子基金10只超过75亿元。资本赋能成效显著,创投基金实现财政资金4.2倍放大效应,对外投资16个项目,已有2个投资企业上市在审、3个投资企业纳入重点后备培育,获评“CL-PA2019—2020年度引导基金最具潜力10强”,在全国同行业处于中上水平。

构建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深交所广西服务基地、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资源人才优势,主动对接新三板广西服务基地,深化与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南宁市覆盖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多措并举,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大政策扶持。5年,共审核拨付金融机构企业各类奖励资金近3亿元。其中,市本级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7亿元,自治区奖励超过0.7亿元。

强化风险防范。在全区率先建设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推动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实现在线监测企业6万余家,归集网络舆情超450万条。《南宁市地方金融监管“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出台,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南宁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监管员制度建立,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质量。市金融办积极牵头开展南宁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专项工作,在营网贷机构全部出清。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陈案积案化解三年攻坚行动。南宁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获自治区督查激励。

聚焦脱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加大

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助农作用,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信贷”,涉农金融供应持续增加,精准帮扶贫困户“应贷尽贷”。截至2020年11月,南宁市涉农贷款余额达2515亿元,占同期全市贷款的16%;“三农金融服务室”实现行政村100%覆盖;全市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面均超50%,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农户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入库率超90%。引导农合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27亿元,惠及近5万户。

农业担保体系支持“三农”力度逐步加大。2020年11月,政府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共为涉农主体融资担保余额达14.7亿元,同比增长69%。南宁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持续完善,农业保险险种日渐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农作物。2020年度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近2亿元,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近50%。

贡献金融力量,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将扶贫产品和结对帮扶深贫村的农产品筛选推荐进驻银行机构网上商城、食堂供应,驻邕银行机构助力消费扶贫超1亿元。

抢抓机遇,南宁金融业再踏新征程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建设迎来了更多机遇。

“十四五”期间,南宁市将建立健全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发展的长期交流互动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加快跨境金融创新,加速金融要素集聚,深化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现代金融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预计到2025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辐射引领效应显现,中国—东盟金融城成为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初步形成,基本建立起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