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风展党旗红壮乡 勇立潮头敢争先——广西新闻网2021特别报道 > “红·潮100”耀壮乡 > 正文

桂林

2021年01月01日 08:29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巫美桥红 李 耿 夏 震 编辑:蒋晓伶

兴安县界首镇红军街:浴血重生湘江渡

广西日报记者 巫美桥红  通讯员 夏 震

2020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兴安县界首镇红军街,漫步在古镇的骑楼边,徜徉在旎旖湘江的古老码头上,当年红军浴血鏖战的景象不禁浮现眼前。

“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从界首突破湘江。江岸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的渡江指挥部、渡江码头、界首古街等遗存。”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说。

兴安县界首渡口旧貌。

在渡口旁边,记者看到了一座名叫“三官堂”的古建筑。当年,这是一座小寺庙,红军长征进驻界首镇后,党中央渡江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称三官堂为“红军堂”。

走进红军堂,作战图、发报机、煤油灯,以及红军用过的布衣、草鞋、干粮袋、枪支弹药等陈设把我们带回了86年前的战火硝烟中。那段复制的浮桥模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惨烈场景,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谚语。

1934年11月30日凌晨,红军中央纵队从兴安县界首渡口开始抢渡湘江,渡口的浮桥数次被敌人轰炸破坏,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又多次重新架设,最终红军主力顺利渡江。

家住界首古镇、今年95岁高龄的马有益老人,是红军突破湘江的见证者,1934年红军在他家门口渡江时他才10岁。“当时天气很冷,红军纪律严明,就睡在马路上。群众自愿卸下自家木门板给红军搭建浮桥,红军也都在门板上写了编号,渡江后都归还了百姓。”马有益说。

“湘江战役中红军凭借坚定的信仰,誓死保卫党中央,体现了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兴安县研究长征史专家陈兴华说,“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也在这里碰出耀眼的火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台的《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等民族政策在湘江战役中、在广西的瑶族居住区得到了实践,为湘江战役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现行的我国民族政策提供了很好参考。”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