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红利”最安民企心
——广西政法机关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李 贤 通讯员 尚永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广西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优化服务,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看得见法治的“力度”,感受得到法治的“温度”,为新时代广西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法治保障 企业安心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2018年,自治区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形成由1个主文件、14个配套文件构成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体系,聚焦广西营商环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此,自治区政法机关提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要以执法司法风气之正,助推营商环境风气之正,创新完善执法机制和方式,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贡献度”。
同年,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印发了《关于全区政法系统服务保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出台4个方面20多项具体措施。各级政法机关结合各自职能优势,分别研究出台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措施,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强化企业安全防范、提供涉企法律服务等方面,健全完善机制,明确具体举措。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8条落实细则,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强化了5大项20小项的行动措施,自治区司法厅组织对涉民营企业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共废止规章5件、规范性文件232件,修改规范性文件36件。自治区公安厅提出“能在一线办的事绝不拖到办公室,能当天办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
各市政法机关迅速行动,推动政策落地开花。如南宁市公安局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升为全局“一号政治任务”,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严格的督导、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制定出台了涵盖交通管理、消防监管、治安户政管理、执法办案、公安行政审批及窗口服务、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整治政务环境、整治执法办案、整治服务企业三个方面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坚决向内部一切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现象“开刀、手术”。
一系列政策保障,带动促进了全区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有力护航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北海工业园区依然新增企业278家;1—9月,广西新登记市场主体62.1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31%,增速居全国第三。
延伸触角 靠前服务
企业项目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增强企业干事创业信心。
自治区司法厅在全区持续深入开展“法企同行”专项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一年多来,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就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联系点1690多个,编制、发放企业法律服务手册530多种、14万余本,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6000余个,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8亿余元。
着眼全市招商大局,北海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创新开展“走企护商除乱”行动,通过集中走访、解决问题、建立机制3个阶段有序推进,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全市政法机关共走访了1000多家企业,收集意见建议1000多条,现场解决800多条。
玉林市政法机关通过在市、县两级同步创建“民营经济法律服务配送中心”,整合政法及行政执法力量,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提供实用专业服务,打通政法各家单位服务民营经济“最后一公里”。
在贺州,提前提供法商服务,当好“店小二”和“护航员”,成为当地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的选择。市检察机关在168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挂牌设立检察官工作联络室,为民营企业提供“保姆式”司法服务。各级法院在产业布局较为密集、人员流动较多的工业园区设立巡回办案点,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进园区,把法律服务送到项目一线,帮助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竞争、对园区员工普法解惑、为当事人提供司法便利。
抓关键点 破解难题
“真的没想到停工8年后,我买的楼盘可以重新复工,再次选到房。”今年32岁的莫深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柳州一家钢铁厂工作的莫深诚介绍,8年前,他订购了“亚泰财富现代城”一套73平方米的婚房。未料,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工,引发集体讨薪等诸多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为化解纠纷,柳北区法院以“续建式”重整方式对这家房地产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今年10月,该项目获得预售许可后,实现合同销售额1.6亿元,200多户债权人获得清偿。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广西政法机关准确把握当前社会治理的“风险点”,紧紧抓住破解难题的“关键点”,把防范、打击、整治、管理、服务等工作贯穿到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
平桂区是贺州市的经济重镇,贺州市的“三个千亿元产业”大部分落户平桂,每年承接的自治区、贺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占全市半数以上。为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平桂区政法部门坚持“三个一”工作思路:把法律服务送到项目一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项目一线、把违法犯罪打击在项目一线。累计为项目建设作风险评估200余次,化解涉及项目建设的矛盾纠纷300余起。
加大涉企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市场法治环境是政法部门护航产业发展的首要职责。
贵港市公安局以全市重大项目、龙头产业和支柱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开辟涉企经济犯罪侦办工作“绿色通道”,对涉企经济犯罪做到快侦、快破,最大限度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今年,贵港公安机关共侦办涉企案件2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亿多元。
与此同时,广西政法机关在健全民营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涉民营企业的安全防范工作、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加大投入力量,帮助民营企业“未卜先知”,发展更有底气。桂林市中级法院编撰企业纠纷案件十大经典案例,提出公司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20余条。南宁市中级法院制定《防范借贷风险100条》,从借贷的发生、类型、演变提示和警示防范“套路贷”等借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