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鸿 韦胜珍 覃 升 盘宇飞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十三五”以来,在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全区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设交通强国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奋力谱写建设交通强国农村交通新篇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交通保障,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公路建设提质增效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当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当作破解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一系列得力举措,推动“四好农村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部署推进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四好农村路”相关工作,将“四好农村路”相关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自治区政府每年召开“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会议,部署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主动挂帅、靠前指挥,群策群力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地方性农村公路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编制《四好农村路”标准化指南》。加强多规衔接,完善规划体系,编制《广西农村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广西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五年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规划;出台《“十三五”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联合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创新公路建设模式。近年来,凤山改变传统建设管理模式,采取县政府承担项目业主,借力金融支持,项目招标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加快推进二级公路和通乡老龄柏油路提级改造,有效解决了全县22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成为河池市率先实现“4个100%”的县份。该模式成效显著,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创新发展投融资机制。通过整合中央车购税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债券资金以及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较好缓解了农村公路资金供需矛盾。2019年至2021年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288.53亿元支持实施“四建一通”工程,补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凤山通过整合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中标单位垫资先建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及征地拆迁资金缺口问题,使建设进度显著提速,在河池市、全区率先完成“四建一通”项目建设任务。南丹将公路建设与南丹县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项目进行捆绑,探索出以“资源换公路”的新模式,破解了公路项目中政府资金短缺的难题。
2 农村路网加快完善
“十三五”以来,我区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路项目建设,尤其是今年,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多项针对性措施,全力促进交通运输项目开工复工,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加快完善。
2013年以前凤山仅有二级公路29公里、三级公路22公里,交通发展居全区及河池市末位。
“要致富,先修路”。凤山县委、县政府以实施脱贫攻坚为契机,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3.23亿元,建成二级公路178公里、三级公路101公里、四级公路609公里、屯级道路1830公里,实现了所有出县通道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的目标。
凤山只是广西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补齐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自治区2017年印发《实施县域路网攻坚工程 支撑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17年至2020年实施县域公路建设行动,推进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亟需的县域公路项目,投资约420亿元,建设县域对内对外干线通道约4100公里。
2019年印发《广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 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9-2021年)》,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742亿元,实施“四建一通”工程。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492亿元,较“十二五”期的315亿元增加了56%,新改建农村公路2.97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29%。
截至2019年底,广西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16.75%,在西部地区排名第2位。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今年5月底提前4个月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农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 路域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我区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点为契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按照“改革、提升、绿色、创新、融合”的总体思路,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群众出行体验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总结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区的经验,推广典型经验,着力解决农村公路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广西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全覆盖设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基本建成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护路队伍,2019年末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凤山建立完善以村级检查、乡镇复查、县级抽查为主体的三级养护体系,依靠村屯路长组织养护员、发动群众参与公路养护,定期对公路、村屯道路开展路况排查和清理等。凤山县管养农村公路总里程866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成为全区的典范。
加快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城乡交通骨干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建设,力争到2021年底全区全面完成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工程建设;2021年至2022年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1万公里,着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整体水平;推进乡镇之间联网、建制村之间联网、断头路延伸联网等联网公路建设,深度完善农村交通网密度;推动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屯)延伸,扩大农村交通网覆盖深度,提升农村公路整体供给能力。
推行公路走廊绿色发展。支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路,完善乡村驿站、自驾车房车基地、路侧观景点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公路与乡村风貌、当地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和谐交融,打造“路为景、村成画”的旅游路、景观路、文化路等,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4 助力脱贫作用凸显
“十三五”期间,广西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2019年平南县、凤山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区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县分别达到5个和22个。公路的开通以及客车的运营,“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文化”等富民新模式纷纷发挥效应,越来越多贫困群众依托公路发展走上致富道路。
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广西坚决将建制村100%通客车作为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建成685个乡镇客运站,乡镇覆盖率达61.27%;建成8238个便民候车亭,建制村覆盖率达57.9%;全区拥有农村客运班车约1万辆、20.88万个客位;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156条,日均发送3.6万个班次。初步形成以南宁市为中心,各地级市为节点,市至县、县至乡镇、乡镇至村的公路客运网络。
同时,全区各地利用项目建设推行“农村公路+扶贫”模式,近4年间,助力广西累计脱贫摘帽贫困县46个,超过4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6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屯级道路620条1160公里、桥梁68座650延米,毛南族发源地下南乡和全县72个村都通了水泥路,“一里挂九梯”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今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目前,凤山98个建制村(社区)100%通客运车辆,城乡客运一体化达到3A级水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该县大力推进“交通+”模式,以三门海景区为核心,10个乡村旅游点为重点,打造旅游交通环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围绕种养示范基地、种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基地,建成一批资源路、产业路和致富路。三年来,凤山通过交通助推扶贫产业总产值达6.45亿元,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500多户3.5万人。
土瑶是中国瑶族中的一个支系,分布在平桂区鹅塘镇明梅、槽碓、大明和沙田镇狮东、新民、金竹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是贺州市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区域,也是广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截至2019年9月累计投资5560万元建成土瑶村与外界通联的3条“经济通道”。如今路通了,农用车开进山,生姜不用人工挑下山,成本降低了很多,1亩姜能收入1万多元,2018年至2020年,6个土瑶村有800多户贫困群众累计发展大肉姜种植6596亩。2019年,槽碓、明梅、金竹3个土瑶村的705户4132人提前1年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5%。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将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带动发展的产业路、管护高效的平安路、服务便民的智慧路、风景优美的生态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农村交通运输保障,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农村交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