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你们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 (5)

2020年11月08日 12:42 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飞

02 父亲留给我的“非遗”

当代生活报原记者 莫璇

  左图:1996年,莫家俊在广西日报编辑部办公室。   右图:2014年,莫璇在《中国好声音》决赛投票现场。

五年前的记者节当天,我去参加一个记者朋友的婚礼,竟意外收获一份珍贵礼物——1988年的一张报纸,上面印有我父亲莫家俊写的稿子。原来新娘的大伯是我父亲的同学,父亲刻了一枚印章送给他,他把印盖在这张报纸上,悉心保留至今。

父亲已去世多年,我本人也离开了报社,但逐字逐句读着父亲的手笔,我忽然对记者这份工作有一种重拾初心的感动,对父亲更是肃然起敬。所以这五年来,我仍然坚持写字,也坚持用记者的态度行走四方。

父亲1972年进入广西日报社,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真正的OG。他用钢笔写稿,用毛笔蘸红色墨汁编稿,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是今天备受追捧的那种“匠人”风格,优雅的old school。

我从小就觉得父亲的工作很酷,白天穿戴整齐出门采访,夜里茶酒相伴奋笔疾书,稿纸散落满地,记录一整晚的激情澎湃与深思熟虑。他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全才”,功底扎实,饱读诗书,下笔有神,无论标题,行文,逻辑,眼界,用词,还是情怀,都让后辈如我望尘莫及。

报社改用电脑办公之后,父亲仗着自己年老任性,依旧亲笔写稿,甚至要求同事也提供手写稿件,他提笔编辑。所以父亲直至退休都几乎不会用电脑,却拥有一项绝技:用电脑系统自带的画图功能,画出一幅幅意境悠然的山水风景。这逆天操作是怎么回事?父亲自己也说不清,大概叫做天资吧。

我很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习字写作,能闭门写字一整天,又可随时出门远游。父亲会带我一起采访甚至出差。我生性社恐,绝不会在采访现场吵闹添乱,反而默默模仿起父亲提问和记录的样子,十几年后派上用场。土生土长的城市孩子,见到甘蔗地特别兴奋,直呼“这片草长得好高”;见到轮渡把汽车运到河对岸,更觉魔幻,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神迹。

对世界的好奇,对事实的尊重,对文字的敬畏,是父亲留给我的非遗,终身受用。如今媒体生态发生巨变,“记者”的概念也早就模糊,但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时代,如我父亲那样的的风度,都值得RESPECT,永不过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