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科教 > “助力清水行动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 > 最新动态 > 正文 |
代表发声守护“漓江之肾” 会仙湿地颜值越来越高 |
2020年10月29日 11:40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编辑:邓达 |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黄世钊 通讯员 李兴盛 夕阳下,在会仙湿地荡舟,别有一番意境 “看看,这一域河水多清澈,荡舟其间,别有一番意境……” “瞧,这一弯河道原来长满了水葫芦,人到对岸,可以直接从水葫芦上面走。‘清水行动’开展后,水葫芦被清除,河道变宽了,水变干净了……”10月12日,记者到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采访,桂林市临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苦源一脸欢欣,向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会仙湿地的“旧貌”和“新颜”。 傍晚时分,船工王天善撑起一叶小舟,带着我们荡舟会仙湿地内的古桂柳运河,沿岸绿树婆娑,红彤彤的夕阳倒影水中,亦梦亦幻,小舟吻着河面,一路欢歌向前,一程波光粼粼。王天善乐呵呵地说,这般“桃源仙境”带旺了旅游业,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代表声音:“做活会仙湿地水文章” 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境内的会仙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被称为“漓江之肾”。 “漓江之肾”,千年湿地。史上的会仙湿地,曾经“疆域”颇广。但随着周边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加剧,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与蚕食,湿地面积锐减。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湿地面积已缩减为25平方公里,时至今日,湿地现存面积已不足6平方公里。 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会仙湿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曾一度日益突出,农业污染不断、养殖污水乱排、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水葫芦过多过快繁殖,黑臭水体渐渐浸入会仙湿地,严重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发展。会仙湿地水质受污染最严重时,部分水域仅为V类水质标准。在2012年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并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后,政府有关部门先后投入2418万元,不断加大会仙湿地的环境整治,会仙湿地的水环境大为好转,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 各级人大代表一直对会仙湿地的环境整治和水污染治理极为关注。去年12月,全国、自治区、桂林市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秦春成混合编组进行会仙镇燕山代表联络站履职开展“助力清水行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活动,他和代表们开展调研视察,并召开民情沟通会,问计于民,为会仙湿地治污献计献策。“党委政府要做活‘会仙湿地公园’的水文章。”秦春成代表提出,要多措并举推进会仙湿地环境整治和水污染防治,以会仙湿地及精品旅游线路为龙头,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进站履职的代表“攥指成拳”,齐齐发声,为会仙湿地的水污染防治“喊话”。镇人大代表邓全胜提出《关于加强会仙河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建议采取清理河道、清理水葫芦、整治农业污染、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强水源保洁等多方面举措,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会仙湿地水污染。 镇人大代表李秋息则提出了《关于加强会仙镇引水补给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会仙湿地环境整治力度,建设新水库,培植新水源,确保当地居民饮水安全。 …… 自开展“助力清水行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活动以来,会仙镇各代表联络站共提出会仙湿地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建议9件,全部转交相关部门办理。 代表建议落地开花 会仙湿地绽新颜 “力促代表履职活动成果转化运用,才能有效推动会仙湿地的水污染防治。”临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立林告诉记者,临桂区和会仙镇人大加强跟踪督办,推动代表建议落地开花。 对代表关于清理水葫芦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回应。临桂区、会仙镇人大代表,会仙镇党委书记黄炬全介绍,会仙镇政府投入16.8万元聘请专业队伍负责打捞会仙湿地内的水葫芦,水葫芦清理面积已近100公顷。 目前,对会仙河、相思江的治理已纳入临桂区“十四五”规划之中。其中,临桂区相思江会仙河会仙镇山底村至古佳庄河段整治工程计划投资2904万元,临桂区水利局已筹集前期经费70万元,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我们认真办理好代表建议,目前已完成了会仙湿地内占用湿地养殖、排放养殖污水和下地笼等危害生态环境行为的整治。”会仙镇分管农业副镇长莫建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会仙镇政府联合国土、渔政、派出所等相关单位执法8次,整治会仙湿地内占用湿地违建别墅、高密度养殖、排放养殖污水和下地笼等危害生态环境行为。同时,对会仙河廖家堰至燕山下高桥段开展河道清障,对河岸垃圾进行清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对会仙河、古桂柳运河等主要河溪300米以内禁养区进行排查,确保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污水。投入资金13.8万元用于城乡清洁,聘请24名保洁员负责燕山村委、四益村委各自然村的保洁和巡河工作,对会仙湿地周边的河道防护林,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组织志愿者参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向湿地投放水鱼、草鱼、鲤鱼等鱼苗,维持湿地生态平衡…… 有效举措一项接着一项,有效治理一次接着一次,会仙湿地已是旧貌换新颜,截至今年9月,会仙湿地所有监测点中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0)Ⅲ类标准以上,会仙河、古桂柳运河水质稳中向好。 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让会仙湿地的名声越来越大了。“现在,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把会仙湿地当作新家园的动植物也开始多起来了。”会仙湿地保护中心主任邓志强介绍说,目前,会仙国家湿地公园有维管束植物316种,陆生脊椎动物234种,鱼类46种,浮游动物95种。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