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命运的转折——写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年之际

2020年10月18日 13:56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丽婕

新华社成都10月17日电 题:命运的转折——写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周相吉、康锦谦、卢宥伊

1950年11月24日,在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征途中,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建州后,被称为“娃子”的农奴们通过民主改革获得自由新生。

七十年风雨征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转折。这一转折,蕴含着历史必然。

“娃子”翻身

向秋卓玛身上有两处病根,犹如历史的烙印。

第一是眼疾。在她儿时,阳光和雪山总是那么刺眼,晃得眼睛生疼。她日复一日在地里劳作,可肚子从来没饱过。

第二是腿疾。瘦弱的向秋卓玛和其他农奴的孩子一样,在领主的土地上无休止地劳作,导致双腿一直隐隐作痛。

夏秋之交,向秋卓玛坐在自家经营的小旅馆里,腿上盖着厚厚的毡子,孙子和重孙在一旁嬉戏。谁能想到,一个曾在命运的樊笼中苦苦挣扎的农奴,如今能享儿孙绕膝的幸福天伦?

向秋卓玛在甘孜州道孚县的家里讲述当年的故事(7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相吉 摄

1935年,青稞抽穗时节,向秋卓玛出生在道孚县一个贫苦家庭,阿爸阿妈是终日不敢抬头的农奴。为讨口饭吃,她自儿时便辛辛苦苦地犁地、放牛放羊、洗碗扫地,换取每天的口粮……

向秋卓玛记得,那时天一亮就得干活,到太阳落山,她才能分到一点青稞果腹。饿得没力气,就悄悄把别人喝剩的茶叶渣放嘴里嚼。她见到过别的农奴被吊打三天,鲜血淋漓。向秋卓玛记忆中的童年,是黑暗的。“以为这就是命,我们这些‘娃子’就该无休止地劳作,煎熬直至死亡。”

1956年,向秋卓玛和无数农奴一起,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通过民主改革,向秋卓玛分得了土地、获得了自由。在解放军和工作组的动员下,她还加入了民兵。

这一年,炉霍县泥巴乡四季村的所波只有14岁。他报大了两岁年龄,加入民兵端起了枪。

村口有条泥巴河,河边的土碉堡就是岗亭。所波加入民兵后,也去岗亭执勤、放哨。所波回忆,当年解放军打跑了土匪,把土地和粮食分给了“娃子”。

向秋卓玛、所波以及成千上万的农奴,摆脱了压迫,获得新生。他们跟共产党学明白了一个道理:农奴命如草芥,并非上天安排;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1962年,所波成为四季村的村支书。他带领村子向前走,见证了村里从蜡烛到电灯、从泥路到硬化路、从破旧土房到藏式新居的巨变。

甘孜州炉霍县泥巴乡四季村的老村支书所波在自己的田地里(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而85岁的向秋卓玛每天还会早起蒸馍馍、煮酥油茶。她说,这是为了告诉孩子们,新的时代,勤劳的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