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命运的转折——写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年之际 (2)

2020年10月18日 13:56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丽婕

生活跃升

甘孜州封建农奴社会被推翻后,数以万计的被压迫群众获得新生。但此后岁月里,高山峡谷、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启动,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再次跃升。

在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76岁的脱贫户泽仁拉呷有了一个新爱好——吃火锅。

“吃火锅的时候很热闹,浑身暖乎乎的。”泽仁拉呷说。

雨托村,藏语意为绿松石上的村落。千百年来,这个小藏寨镶嵌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险壑中。村民从山下进村,骑马要一天时间。

泽仁拉呷回忆,山上的日子漫长而凄苦,一家四口竭尽全力劳动,地里也只能长点青稞。冬天更难熬,村里没电也没路,寒风直往老房子里灌,雨天要用盆子接漏雨。吃水也揪心,大家在结冰的山沟里一点点凿取。

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里所有人都下了山。如今的雨托新村,一排排藏式新房错落有致,一盏盏路灯别致明亮,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

  8月5日拍摄的甘孜州德格县雨托新村一角。新华社记者 周相吉 摄

搬到山下,交通方便了,泽仁拉呷的儿子去县城打工,带回许多新鲜玩意,其中就包括两口铜火锅和一个电饭煲。

火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泽仁拉呷夹了一个虾饺。她说,共产党把雨托村的“绿松石”打磨出来了,这石头能保佑平安,带来幸福。

甘孜州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的脱贫户泽仁拉呷展示电饭煲和铜火锅(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相吉 摄

精准扶贫以来,甘孜州有5万多贫困人口跟泽仁拉呷一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瘠之地。

变化,不仅仅在搬迁的农牧民身上。

一场雨后,天空放晴,雪山环绕中的理塘县禾尼乡克日泽洼村有了几分暖意。这个村以前交通、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牧民与现代生活几乎隔绝。

2019年11月24日,对于昂旺洛绒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克日泽洼村终于正式通电。昂旺洛绒3个上学的孩子,不用点蜡烛看书了。

村口,新建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刷上了漆。村里有了新的路灯,超市准备了收银机,宽带也接好了……

甘孜州道孚县麻孜乡的村民在新房的厨房里烧水(2017年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康巴高原上,农牧民生活已实现水桶变水管、油灯变电灯、土路变油路、喊话变电话、帐篷变楼房的历史性跨越。

2018年底,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建成,结束了甘孜州州府康定市不通高速的历史。沿途群众欢呼雀跃。2019年,甘孜州公路通车里程达34310公里,是1952年的48.7倍。

这是雅康高速上横跨大渡河的大桥(9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今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雪域高原。甘孜州所有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20多万农牧民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生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