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创新求变
——合浦县总江村发展产业致富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蓝永前 通讯员 廖烈炀
随着夜灯亮起来,村里的广场进入了“夜间休闲模式”,篮球、排球、羽毛球、跳舞、唱歌等陆续开场。国庆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合浦县星岛湖镇总江村马屋广场一片欢腾,和城里夜生活一样“潮”。
“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广场,由3个村小组的晒场改建而成,如今已成为周边7个自然村,共320多户近1200人的休闲健身场所。”合浦县星岛湖镇总江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罗成告诉记者,马屋广场除了体育场地外,还有池塘护栏栈道、墙绘文化、生态停车位、绿化景观、太阳能路灯、公厕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的墙绘融入党的建设、孝德文化、文明礼仪、民风民俗、邻里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这些会“说话”的文化元素与乡村环境有机融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旧房荒地变成了群众的休闲场所,村内的文化长廊“秀”出了乡村新气象。近年来,总江村以“强党建、强保障、强产业、强文化”为抓手,有效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处处展现基层党建和文明实践带来的新局面。
不只是村民的夜生活“潮”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也相当美观。贫困户叶长莲的小院落里,果树、花圃、菜园、石椅、石凳等错落有致,让人惊艳。“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建起了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在总江村,这是标配。”星岛湖镇人大主席徐善军说。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总江村党组织结合村情,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强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创建了服务亭、文化惠民广场,“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卫生清洁志愿服务队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以及“扶志扶智讲堂”“邻里守望相助”“百姓大舞台”“共建美丽家园”4个活动品牌,有力推动形成“治”字党建文化。总江村文艺宣传队于2014年被评为全区优秀村文艺队,2017年获第一届中华老年体育舞蹈(香港)国际艺术节金奖一等奖。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总江村发展产业的做法也走在“潮头”。总江村委上苏村从强产业入手,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探索,2017年筹集30多万元,利用村集体用地建成了西岸市场,对外进行招商经营。通过“三变”改革,晒场变成了市场,闲置资源带来了1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全组37户178名农民,人人享有股份。
“下一步将继续盘活西岸市场周边200多亩土地,形成集仓储、冷链交易等功能的综合性农副产品市场,开发农家乐、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家禽圈养基地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二期、三期开发。”上苏村小组组长潘能强讲述了未来规划,他尤为自豪的是,上苏村的“三变”改革经验,还入编了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案例。
总江村胭脂红番桃,因其果皮艳红色似胭脂而得名,果香肉美,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现种植面积近300亩,是当地村民的“致富果”。该村擦亮特色品牌,把胭脂红番桃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仅增加了种植户收入,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我们家种植胭脂红番桃,年收入可达到25万元以上。”总江村村民马祥云几年前种下20亩番桃,如今连年丰产的胭脂红番桃成为了他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村里实现了变美变潮的华丽转变,2019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星岛湖镇总江村委会党总支部副支书、村委主任苏霞介绍,目前已完成了2019年至2035年的村庄规划,全村均通自来水,用电率达100%,安装了320盏太阳能路灯,网络宽带到村。此外,总江村还建有农业气象信息网和4个小型污水处理厂。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936元,村集体收入5.75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