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时政头条 > 正文 |
新发展格局是必然和共赢的战略选择 |
2020年10月12日 23: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陈丽婕 |
【新发展格局怎么看·怎么办】 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 一、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之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当今世界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4月初的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我国出口也将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需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远来看,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2006年,我国出口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4%,2019年,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降至17.4%,与2006年相比减少一半,这一年我国82.6%的国民经济是在国内实现循环的。 出现这种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看,现代制造业规模经济大,越大的经济体,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国内消化产出产品的能力越强,国内生产总值越多地依靠国内循环。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2099美元,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3%,到2019年,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提升到10098美元,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6.4%。随着我国成为越来越大的经济体,出口占GDP的比重随之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由2006年的41.8%提高到2019年的53.9%。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2019年,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国内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则达31.2%,两项加起来为89%,尤其消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随着我国发展,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经济体量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服务业比重的增加,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经济发展决定于国内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经济发展规律在当前阶段的体现,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论断,是必然的战略抉择。 同时,新发展格局也是共赢的战略抉择,它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际贸易有利于各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互补,让交易双方均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想要的商品和技术,以实现互利共赢。此外,全球化趋势亦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新发展格局一定是内外循环双轮驱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互补。2008年以来,全世界每年30%的增长来自中国,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市场扩张动力来源。新发展格局将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市场引力场,并将中国发展红利与世界共享,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二、深化改革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略方向,利用好我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扭住提高收入、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生产层面,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既要注重以改革促创新,也要打开大门搞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更好配置资源、共享资源。要让产业形成足够竞争力,需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等足够大的区域内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技术水平跃升。分配层面应在一次分配中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二次分配中更注重公平,要继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地充分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同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提高二次分配的能力,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在流通上,要进一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合理配置。消费层面则需要继续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好因势利导的作用,更好地释放增长潜力,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让经济不断良性循环。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面临新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但要素市场发展仍存在堵点,应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具体而言,在资本要素的金融市场,要通过结构改革补中小金融短板,让农户、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在人才市场,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让房子回归用来住的功能等举措疏通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障碍;在土地市场,要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改革。 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企业家奋发有为,有效市场能提高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些只靠企业家自身难以解决的市场失灵问题。因此,政府不能缺位,要理顺“两只手”的关系——市场有效要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应以市场有效为依归,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充分涌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03版)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