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各地大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

  支撑保障能力如何提升?

  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

  课程不但要开起来,还要开得好,受欢迎、有效果,这就需要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记者了解到,为此,已有一些学校和实践场所作为先行者,开展大胆探索。

  辽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开拓劳动实践场所,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我们刚开始以为会有困难,联络后发现,很多单位也在寻找社会服务的机会,很欢迎我们去,一拍即合!”副校长韩永箫说,截至今年7月,共有9100多人次参与体验活动,体验单位175家,体验职业门类30余种,包括园林农艺、建筑制造、仓储物流、软件信息等。

  北京市建成4个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每年能够完成3万人次为期1周的集中学工学农活动。“在我们基地,学生们可以感受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驾驶拖拉机、智慧农业等特色课程,了解现代农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农机试验站站长杨瑞学说,“看到孩子们脸上开心的笑、家长们的点赞,我们觉得开展劳动教育,很值!”

  为破解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现实问题,各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市打造了一支有较强专业水平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健全教研、科研机构,目前全市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约有1900名。上海市聚焦强化劳动教育专业化素养,从经费、学时、职称到名师评定都有制度安排,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谈及劳动教育的成效,学生、老师、家长都深有感触。

  “葡萄园里有我们的汗水,我感到劳动很自豪,很光荣!”这是巨各庄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的体会。“以前,小朋友们丢三落四、东西乱七八糟。一学期劳动课下来,整理书包速度快了,书桌整洁了。”这是浦江第一小学教师左银霞的感受。“孩子学习劳动后更懂得感恩了,我们既欣慰又感动!”这是富春七小学生娄博文的妈妈的感慨。

  围绕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也有不少专家提出建议: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应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加大对各地、高校的指导力度,通过支持有关高校、专业机构建立劳动教育发展报告制度,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等,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解读

  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并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目前,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很高,可以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的打造创造条件。同时,劳动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相关部门要明确师资培养、师资配置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养,组织相关培训。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

  本报记者 吴 月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