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7月10日电(记者李占轶 周喆)夏日时节,黄河上游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位于黄河岸边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美地花田农场”内,各色花卉争相绽放,为这如画的风景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花”是这里的主打元素。走进农场,满眼万紫千红、处处鸟语花香。万花丛中,别具风情的木屋酒店掩映其间。
炎炎烈日下,61岁的杜海涛戴着渔夫帽,在花丛中穿梭忙碌。作为“美地花田农场”的负责人,大到规划设计、小到除草刨地,大大小小的事杜海涛都干过。他说,农场从无到有,点滴变化都凝聚着心血。
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5年当地引进了杜海涛所在的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这家农场。
那时的团结村经济基础薄弱,很多人不看好杜海涛和他的农场项目。但是杜海涛却瞅准这里临近黄河、气候条件好的优势,打算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
杜海涛介绍,自2017年开始,公司将村民土地集中流转后,成功引进培育多种高原上少见花卉,投资建设了集花田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景区,将其取名为“美地花田农场”。
“美地”打造过程并非一直很“美”。为了培育出别具一格的花海,公司最初从外地引进了许多景观花卉。娇嫩的花儿初到高原,纷纷“水土不服”。“刚开始时,花种下去很快都死了,我们也没有经验,只能自己摸索办法。”杜海涛说,看到一株株枯萎的花倒伏在地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换土壤、改良品种……一次次尝试,杜海涛不知费了多少工夫。如今,他们培育的芝樱等花卉,不仅丰富了自家农场景观,还能外销。他说,看到一片片花海在田野间盛开,游客们沉醉其中,“再辛苦也值了”。
前期资金投入大,后续资金不足,也曾让杜海涛一筹莫展,“多亏政府送来的‘及时雨’”。2017年,贵德县扶贫开发局统筹团结村等8个邻近村的2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资金,与企业合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发展有了动力,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致富的门路。”杜海涛说,公司通过吸纳当地村民务工、收益分红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村民兰措卓玛是团结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农场的务工人员,负责除草、修剪花枝等工作。“在这儿干活离家近,还能顾得上家里,一年下来工资能有2万元。”兰措卓玛说。
像兰措卓玛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2017年至2019年,农场向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类就业用工数量累计有上万个,发放工资270多万元,与贫困户分红43.5万元,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赁费32.5万元。
昔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世外桃源”。来这里拍婚纱、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现在农场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今后老百姓越来越富,团结村的日子也一定会像花儿一样,越来越红火。”杜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