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扶贫车间里的巾帼力量

  □ 本报记者 苏萍 见习记者 胡谋荣

  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后,再来到天等县都康乡鑫达手套厂开始一天的工作;傍晚,按时到学校把孩子接回厂里,她继续做完手头上的工作,而孩子就在一旁的儿童活动室里写作业,完成工作后,母子俩一起回家。

  这是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留守妇女黄兰凤一天的真实写照,也是厂里多数留守妇女的生活常态。

  “我爱人在广东务工,平时家里只有我和孩子在,我想过出去打工挣钱,但这样一来孩子就没人照顾了。”黄兰凤说,好在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

  “这个扶贫车间跟我朋友工作的扶贫车间好像一样,又不太一样。”黄兰凤告诉记者,一样的是车间都是计件算工资,上下班时间灵活;不一样的是,自己所在的扶贫车间还有儿童活动室,小孩可以在里面写作业、看书,大人可以继续做完手头上的活后再和孩子一起回家。

  黄兰凤所在的都康乡鑫达手套厂同时也是天等县的一个“巾帼扶贫车间”,至今共吸纳员工152名,其中,留守妇女就占了90%。

  “2015年的时候,我和爱人回来探亲,发现当地有很多留守妇女,农闲时候没有事情做,又不方便出去打工,我们心里就有了在这里办厂的想法。”鑫达手套厂总经理刘建华告诉记者,扶贫车间成立后,工厂优先招录了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考虑到大人在上班时孩子无人陪伴的问题,天等县妇联还在厂里投放了一批儿童娱乐设施,建立儿童活动室。除此之外,周末的时候,还经常有志愿者到儿童活动室开展公益活动,教小朋友写作业,辅导学习。“小朋友们可以在儿童活动室里一起玩玩具、写作业,结伴玩耍,我们大人工作的时候就省心多了。”黄兰凤说。

  针对一些留守妇女基础差、缺技术、就业难等问题,扶贫车间对新入职的留守妇女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为了建立巾帼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吸引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实现增收,扶贫车间对新入职的员工提供两个月的保底工资,第三个月员工技术熟练后,才开始以计件算收入,多劳多得,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资,每月额外再多加100元。

  “扶贫车间刚建立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工作了,我爱人外出务工,我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空闲的时候就来上班,平均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离家近,既可以照顾家里,又能补贴家用,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了。”手套厂员工闭美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