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家门口上班 顾家赚钱两不误
——天等县龙岩安置小区扶贫车间一条街见闻
□ 本报记者 苏萍 见习记者 胡谋荣
6月8日一大早,天等县迎丰服装厂已是缝纫机声四起,一派忙碌景象。
天等县道念村村民梁英珠按时来到工位上,熟练地翻转手上的衣服,精准找出多余的线头,用镊子轻轻一夹、一挑,紧接着将线头剪断,一番行云流水般操作后,桌上又多了一件成品女装。
“我自己也想不到,今年都66岁了,还能当个‘上班族’。”梁英珠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梁英珠随二儿子搬进天等县龙岩易地安置小区之前,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回忆起务农时的岁月,梁英珠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以前干农活的时候总是风吹日晒,每天都很累,收入也不是很高,我一直想当一回别人口中所说的‘上班族’,但一想到自己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梁英珠告诉记者,没想到66岁的她还能实现愿望,在工厂上班,成为了“上班族”。
梁英珠目前从事的挑线工作在厂里属于难度较低的工种,平均每个月工资在1300—1500元。“这些钱看起来不多,但能够基本保障自己的生活,也算是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而且我们的收入是按件计算的,勤快点还能挣更多。”梁英珠说。
对于梁英珠来说,扶贫车间带给她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每个月的工资,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
“我们是经过上岗培训的,别看我现在做的是挑线工的活,但如果让我去当缝纫工,我也一样能做得来。”梁英珠自豪地说,她现在掌握了一门手艺,能自食其力,心里很踏实。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坐在室内工作、每个月按时领工资的“上班族”,在扶贫车间遍地开花的天等,像梁英珠这样实现身份转变的贫困户比比皆是。
为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天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一谋划,号召返乡创业人员进驻安置点创建扶贫车间。针对一些贫困户务农为主、缺乏技术的现状,许多扶贫车间都提供岗前培训的机会,培训合格后的贫困群众主要从事手工外发、服装皮具加工、首饰加工及电子元件组装等生产工作。
截至今年3月,天等县龙岩安置小区扶贫车间一条街引进的13家就业扶贫车间已全部达到自治区就业扶贫车间认定标准,共带动623多人在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据悉,今年,天等县还将进一步丰富进驻安置点扶贫车间企业类型,为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培训机会,为贫困户掌握技术、实现就业增收、巩固全县脱贫成效奠定更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