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西洛的致富故事

  新华社拉萨5月19日电 题:西洛的致富故事

  新华社记者格桑边觉、曹鹏远

  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的一处宁静的藏式庭院里,面具工匠西洛的学徒们手里拿着小刀、画笔等工具,正聚精会神地制作传统藏戏面具。

  46岁的西洛是达孜区雪乡扎西岗村的村民,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据西洛介绍,面具制作起源于公元7世纪,在传统的藏戏演出和雪顿节等场合都有着广泛使用。

  “小时候,家里共有8个兄弟姐妹,日子过得很艰难。”为此,十几岁的西洛被送到拉萨学习面具制作。

  “想要完全掌握面具制作技艺,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有些学徒觉得学时太长而中途放弃,但西洛坚持学习了7年。他说:“想要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必须掌握一门技术。”

  学成后,西洛带着3名学徒,在拉萨市中心开了一家藏戏面具店,兄弟姐妹也各自成家立业,家里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201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西洛创办了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传统手工艺合作社,主要制作和销售藏戏面具。

  制作一个面具包括雕刻、分层、风干和喷漆等十几道工序,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合作社的大部分订单来自西藏的各大藏戏团,今年我们接到了200万元左右的订单。”西洛说。

  近年来,合作社还缝制帐篷、藏靴、藏式演出服装,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目前,合作社共有两个车间、一个展览馆,吸纳了30多名群众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一些是残障人士。

  记者在面具车间看到,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面具,工匠们盘腿而坐,全神贯注制作面具;服装车间里,缝纫机依次排列,工人们在缝制服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

  “年轻的都在外面打工,年龄大的村民农闲时来这儿工作,可以增加收入。”西洛说。

  27岁的雪乡村民旦增扎西是西洛最早的学徒之一,主要负责给面具塑形。他说:“我在来合作社之前主要在家务农,收入有限,现在来合作社制作面具每个月能拿5000元左右的工资。”

  19岁的雪乡村民加央旦增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服装车间的数字缝纫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工作很好,不仅学到新技术,还有稳定收入。”他笑着说。

  此外,自2014年以来,合作社每年还给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5万元。“虽然合作社在盈利,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商人。我是一名工匠,我会把这种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直到我年纪大了教不了为止。”西洛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