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形态,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改革只有把打基础、利长远与扩内需、保增长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部署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意见》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确了方向和原则,体现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前提下,《意见》强调“市场决定,有序流动”,要求“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市场化配置”贯穿《意见》始终,就是要消除各类隐性壁垒,让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同时,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应该认识到,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定价格”转变为“定规则”,转变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规则制定者、秩序维护者、环境保护者。无论是“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还是“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抑或是“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都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更说明政府应该通过制定规则、完善制度更好发挥作用。
《意见》体现了适应变化、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法论。比如说,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字化不仅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而且催生了一些线上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无论是信息服务中的算法推送,还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分析,抑或是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优化,都离不开数据的提取、存储、转移和分析。有人比喻说,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意见》把“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形态,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意见》要求针对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是推进改革实施的重要方法论。“稳”,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进”,就是释放新型要素的活力,推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放在应对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改革只有把打基础、利长远与扩内需、保增长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通过扩内需增强经济活力,到“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再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意见》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既是为短期应对疫情冲击,更可以长远地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全球生产和消费遭受疫情的全面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坚定推进重大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必将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释放更多市场新动能,为对冲疫情影响、增添中国经济发展后劲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