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李博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有效应对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必须扎实推进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全面系统总结,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全局最核心、最根本的道路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高度概括为“九个坚持”,包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九个坚持”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与“八个坚持”一脉相承,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和重要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抉择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消除国内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谋求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进步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积极团结各族人民与反动势力进行艰苦斗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各族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同时,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实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民族治理问题上,我国古代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大一统”治理理念和“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天下一统”“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积极因素,而且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缩小和消除差距的实践中创造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模式,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顺应民心的正确选择。经过70多年的奋斗,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正确道路。

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有效保障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民族事务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运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方式和治理过程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融合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代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解决一切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之以恒抓好民生改善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进和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积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本版由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协助组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