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提升新时代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坚持和健全“三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两个机制”,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需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执行和落实制度,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这是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凝心聚魂的重大制度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是宣传思想战线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建立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宣传宣讲、解读阐释,用心用情用功办好《广西日报》《当代广西》理论版和《领导月读》等理论刊物,不断创新《凡事说理》《说事论理》等理论大众化栏目的内容和形式,加强理论宣传,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集中力量抓好重大主题宣讲和常态化宣讲,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等学习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扎实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理论工作“四大平台”是新形势下汇集力量、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理论工作平台建设制度,立足新时代,在求新求效和求实求深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度深度,增强研究阐释的学理化厚度。整合专家学者力量,围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集中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及时做好情况通报,不断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巡视、督查和考核评议,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建立完备的“责任链”,构建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抓好“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切实维护祖国南疆意识形态安全。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通过系统教育和理论灌输,彰显思想性,突出群众性。突出抓好自觉践行这个关键,举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和“共和国故事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国旗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持续深入的教育引导,将外在社会崇尚的价值取向内化为自我的价值观念。

    (二)把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法是德的政治支柱,德是法的精神支撑。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必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养成,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个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其影响达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程度。

    (三)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张力存在于群众的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之中。通过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选树宣传黄文秀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持续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用雷锋精神感召人们。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更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立足当代中国火热实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构建和完善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色起义90周年、湘江战役8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实施一批文艺项目创作,推出音乐剧《血色湘江》、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壮剧《百色起义》、粤剧《抉择》等文艺精品剧目和大型文献纪录片《铁血湘江》,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更多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散发泥土芬芳、展现桂风壮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文学桂军”“八桂书风”“漓江画派”等特色品牌,推动广西文艺创作向“高峰”迈进。

    (二)构建和完善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的体制机制。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推出文化惠民卡,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以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搭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更精准地向农村、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打通文化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构建和完善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围绕老百姓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培育公民意识、促进身心健康等展开文化建设。整合各部门公共服务设施或项目,形成合力,构建文化建设大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原则,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文化服务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共文化+”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正面宣传为主,是客观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和本质的需要,也是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热烈的氛围。当前全区与全国一道,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同时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二)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做好敏感舆情和突发事件的思想舆论引导。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社会热点引导机制和重大舆情协调联动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积极有效应对处置各种风险隐患。发挥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和维护好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和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推进以“广西云”“广电云”为代表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广西融媒体品牌。不断提升各级党报、党刊、党台、党网党端的频道频率、版面栏目水平,打造一批品牌栏目,发展移动新媒体。聚焦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建好、管好、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县级媒体在机构、内容、渠道、平台、人员、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为市场主体,如何健全确保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成为加快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成为衡量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理顺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贯彻落实《自治区直属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自治区国有文化企业“双效”业绩考核实施细则》,探索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以管理促发展促繁荣。适应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继续推动报纸、报刊、广播电视台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不断激发国有文化单位发展活力。

    (三)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全域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助推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