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田东县特色产业覆盖到每村每户

如何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可持续?

田东县特色产业覆盖到每村每户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继川 通讯员 周章师 周培培

9月,芒果飘香的季节刚进入尾声。北部土山区朔良镇万亩特色水果长廊,早熟的温州蜜柑上市了;南部石山区作登瑶族乡平略村肉鸽养殖项目继续在扩张;河谷重镇之一的思林镇火龙果种植、蛋鸡养殖等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基础上,细细的蚕丝正在编织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网”……

2016年至2018年,田东县有1万多户4.4万多人口实现脱贫。如何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三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水果、经济作物、经济林、家禽和家畜五大特色产业,让龙头企业覆盖乡镇、“一村一品”覆盖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从而形成了多元化产业富民格局。

围绕产业化发展方向和特色产业布局,该县在各个乡镇选准了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旺、惠及群众广的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农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带动乡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田东县在江城、印茶和作登等南部山区乡镇,重点打造了以长江天成(田东)农业综合体为示范基地,以及达寒江、龙须河流域农业生产、观光、养生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新业态等特色养殖基地为载体,带动食用菌、肉猪、肉鸡、肉牛、养羊、养兔、火龙果、澳洲茶树、水产畜牧及制品等生态种养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土地发包、入股分红、企业托养、劳务用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朔良、义圩和那拔等北部山区乡镇,以创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为载体,带动糖料蔗、油茶、柑橘、养鸡、养猪(香猪)、养牛、林业等现代农林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平马、祥周和林逢等右江河谷乡镇,以推进芒果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辐射带动优质稻、糖料蔗、西红柿、香蕉、大青枣、香葱、果蔬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发展。目前,全县培育的15家龙头企业、533家合作社和65家电商企业全部覆盖10个乡镇。

“在这里上班6个月,夫妻俩每月有5000多元,我们为新居添置了不少新家具。”能在安置点附近的蛋鸡产业园务工,思林镇龙邦村搬迁贫困户韦明学非常满意。钱记农业循环经济500万只蛋鸡扶贫产业园项目一期,仅可恒村就流转了200多亩石漠化土地,还吸纳79名贫困户人口在园内务工,并以联村帮扶形式每年给结对的16个贫困村分红。

在龙头企业覆盖乡镇的同时,田东县根据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合作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水果、经济作物、经济林、家禽和家畜等五大特色产业,形成芒果、优质稻、糖料蔗、猪、牛、鸡、油茶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以产业带动扶贫遍地开花。

“我们最终选择与南宁利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鸽养殖。”在“九分石头一分地”的作登瑶族乡平略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村第一书记杨正谢介绍,历经2年发展,养鸽场项目一期、二期共养有种鸽3万对,年孵化乳鸽约60万只,年产值约1080万元。每年向村合作社返还16万元左右的集体分红,成功带领25户农户发展肉鸽养殖,其中规模最大的养殖户已经发展到4000对种鸽。

目前,全县53个贫困村共培育194名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致富带头人创业,有力地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脱贫。同时,引导和扶持各贫困村注册登记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村均登记注册成立1个以上合作社,贫困村合作组织建设完成率达100%。

三年来,田东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4851.62万元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实施产业扶贫村民自建项目“以奖代补”,共有1.8万多户贫困户申请“以奖代补”,发放奖补资金703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村民自建项目基础设施“以奖代补”,完成402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发放奖补资金1625万元。2018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6万多户,发放资金2647万元;落实稻谷生产者补贴348万元,确保粮食安全。2019年落实了中央惠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82万元;落实稻谷生产补贴资金328万元,形成各具特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

记者站在林逢镇民族村一处山头上,绿荫掩映间隐约可见一座规模鸡舍,这是贫困户蒙国献脱贫致富的起点。2016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合作社的帮扶下,他筹集资金通过先建后补的产业奖补形式建起了鸡舍,获得5万元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项目基础建设补助。三年间,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村民合作社帮助下,鸡舍年出栏鸡约2万羽,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不仅实现了稳固脱贫,还娶上了老婆有了娃。

蒙国献只是众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田东县1.9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4.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