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濒危动物白头叶猴守护者的“荒野人生”

  中新社崇左10月6日电 题:濒危动物白头叶猴守护者的“荒野人生”

  作者 蒋雪林 黄令研

  被誉为“喀斯特精灵”的白头叶猴猴群,在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拇指山下欢快地品尝着食物,该片区保护站站长吴世军与猴群距离只有三米左右。“巡山多了,猴子已经认得我,知道我不会伤害它们,所以都不怕我。”吴世军说。

  8年前从军队转业后,出于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吴世军来到偏僻山间做一名白头叶猴的守护者,过起了“荒野人生”。

  在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群为保护白头叶猴而坚守在荒野的科研人员和保护人员,过起了“荒野人生”。 图为保护区内的白头叶猴。(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摄

  白头叶猴的头和肩部是白色,以植物的叶子、花、芽为主食,故得名。该物种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但分布狭窄,全球唯一栖息地在广西崇左明江和左江相夹的三角地带,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度濒危物种,系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因人类活动扩张导致猴群栖息地破碎化及捕猎等原因,上世纪80年代,崇左白头叶猴仅剩300只左右。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猴类白头叶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崇左官方专门设立了白头叶猴保护机构,建立保护区,着手保护猴群的栖息地。

  在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群为保护白头叶猴而坚守在荒野的科研人员和保护人员,过起了“荒野人生”。图为保护人员在生态廊道内种植白头叶猴食物源树种。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摄

  1996年,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和他的团队来到保护区,开启了白头叶猴研究保护工作。当地政府先后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改善保护区附近村子的生态环境。潘文石也拿出科研经费及各类奖金,加上亲友及民间组织的支持,募集资金300多万元,修沼气池、办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普及卫生知识、投资医疗设施……

  20多年来,白头叶猴科研工作逐渐由保护生物学突破进入社会生物学阶段,已经80多岁的潘文石依然坚守在荒野,为保护白头叶猴继续着他的“荒野人生”。

  “如果这里的白头叶猴因为保护不力灭绝,也就标志着该物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坚宝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白头叶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578公顷。当地政府还征用农民的甘蔗地,种植白头叶猴食源植物,作为白头叶猴生态廊道,用恢复造林的方式缓解栖息地孤岛化,避免猴子基因交流阻碍导致种群退化。目前,崇左白头叶猴种群逾130群,数量恢复到1200只左右。

  “守护白头叶猴的日子虽然孤独而寂寞,但与猴群相处久了也很有趣。白头叶猴性情温顺,通人性,看着小猴从小变大,成就感油然而生。”吴世军说,他和同事每天对猴山进行24小时监控,经常背上轨迹仪、单反相机、望远镜等沉重的设备跟随猴群迁徙跋涉,清点种群数量,像关爱孩子般记录着白头叶猴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早上五六点就出发蹲守,一天要走10多公里山路,风餐露宿。”他说,但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尤其到了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白头叶猴生育的时节,看到小猴接连降生格外兴奋。

  “今年出生的幼崽特别多!这是拇指山猴群,新老猴王更替,斗殴三天三夜后老猴王带走了6只母猴,一共生了5个宝宝。”吴世军指着自己手机中的影像告诉记者。

  吴世军对猴群了如指掌,对于自己的孩子却疏于照顾。“我陪猴子的时间要多于陪孩子的时间。幸运的是,孩子理解我的工作,有时也陪我来保护区守护白头叶猴。”吴世军说。(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