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广西科技厅率先在全国提出面向东盟国家为主的科技人文交流举措,在科技部“发展中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的框架下,启动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以下简称“东盟杰青”计划),引进东盟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进入广西参与科研工作。在第7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推出“东盟杰青”在中国系列报道,分享东盟“杰青”的中国故事。
【“杰青”故事】来自印度的Ankit Garg
▲Ankit Garg在广西大学作学术报告
“让环保专家发愁的‘水上杀手’——水葫芦促成了我和广西大学的‘不解之缘’。”30岁的印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土木工程专家Ankit Garg称变废为宝的科研项目让他成为了“杰青”的一员。
来华前,经多方了解,Ankit Garg对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梅国雄教授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很感兴趣,便主动联系梅教授。经梅教授推荐,Ankit申请了“东盟杰青计划”。申请过程中,广西方面贴心高效的审批服务和效率令他印象深刻。他坦言,“杰青计划”所提供的优于印度的研究条件让他感到惊喜。
“这条新闻给了我研究灵感。”Ankit拿出手机跟记者分享他一年前无意中浏览到的新闻报道。这是一篇关于水葫芦堵塞河道的文章,让Ankit受到触动。水葫芦在广西和印度分布广泛,它对水体的污染一直困扰着环保专家。而在广西大量分布的膨胀土亲水性极强,吸水后迅速膨胀,失水后体积显著收缩,若在施工过程中膨胀土得不到适当处理,极易引发建筑物开裂等严重后果。水葫芦与膨胀土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Ankit眼中却是研究的创新点。“土壤、水葫芦相互作用的加固研究”主题新鲜出炉。Ankit结合广西现状,另辟蹊径,提出了将水葫芦的茎干燥处理后提取其纤维加入泥土中,从而达到加固土体、加固边坡的想法。
来到广西大学4个多月来,Ankit的项目已经进行到了实验阶段。他不断通过人工降雨等方式对边坡进行实验,试图找出膨胀土中应添加水葫芦纤维的最佳配比、边坡建造的最佳切面结构,这是项目的难点所在。这一创新方法,不但能减少以往使用水泥和铆钉直接对边坡进行人为干预和固定的措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增强膨胀土的抗拉性能,从而避免土体开裂,还可以减少水质污染,可谓一举两得。
Ankit谈到,在广西无论是在项目进展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收获与体验都远超他的期望值。他称赞,广西大学的研究团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老师和留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碰撞让他脑洞大开。
“‘杰青’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科技人文上交流和合作。如果项目进展顺利,我非常愿意申请新一年的‘杰青’计划,留在广西大学继续做深入研究。”Ankit笑着说。
Ankit Garg还获全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在土木工程学科,全国仅有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个高校的6位博士后获得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印度博士后Ankit Garg成为广西唯一入围该项目的博士后。(资料来源:广西日报记者李新雄 编辑: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