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桂林有个洞穴 竟藏着万年前的漓江远古文明

桂林这处有个不为人知的洞穴,竟藏着万年以前的漓江远古文明,世界为之震惊

1965年5月,自治区、市文管会及博物馆组成文物普查工作队,对桂林市文物进行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文物工作人员在距市中心约8公里处发现了60余处洞穴遗址和山坡遗址以及遗物,甑皮岩洞穴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桂林而言,这处不为人知的洞穴竟然蕴藏着万年以前的漓江远古文明,因为其价值特殊,后人将甑皮岩洞穴遗址冠以“史前明珠”称号,它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人类居住时间最长久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使得世界为之震惊。

回顾:洞穴探秘珍宝初现

即将年满80岁高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向记者回忆起1965年首次发现甑皮岩遗址的经过,仍然记忆犹新。

1965年,广西境内的文物普查全面展开,在完成了南宁、梧州等地区的普查之后,自治区和桂林市考古人员组成考察队,对桂林市进行全市范围的文物普查。当年25岁的蒋廷瑜刚刚大学毕业,和其他四人负责西南片区的调查。

因为有写考古日记的习惯,蒋廷瑜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的一些细节。1965年5月13日上午,他们一行十多人坐火车赶到桂林,住在阳桥头的原榕城饭店,每天一大早,他就买几个包子或馒头放在饭盒内,灌一壶军用水壶的开水,就乘公共汽车到郊外调查,中午在野外用餐,下午日落前返回。

1965年6月4日这天,蒋廷瑜和同事们调查到当时的大风山一带,此处有一洞名为相人山西南洞。他在当年的工作日记中写到:相人山“东有洞,洞中有一石笋,如石雕立像,似白衣观音,又似白须老者,因而名为‘相人山’”。

大家就在洞内歇脚时,无意间用锄头敲了敲,竟在洞口意外敲出了陶片,后又发现了更多的夹砂陶片、打击石器、兽骨、螺蚌壳。

此时已天色渐晚,蒋廷瑜和同事们只好暂时返回,搭乘公共汽车回到了榕城饭店。“我们觉得这个洞非常重要,值得深入调查,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就直奔相人山西南洞而去。”蒋廷瑜回忆,这一天,他们再有收获,挖深至1.6米,仍未见底,“当时惊奇的发现了头骨一具,疑是墓又疑是灰坑”。

此后接连四天,考察队继续到相人山西南洞试掘,6月7日上午在探坑内得一磨光石斧,下午在人头骨旁发现一件磨光石锛。

接下来的挖掘场景让在场人士一片惊呼!“现场共发掘出了四具呈屈肢蹲状的人体骨骼。”蒋廷瑜记得,当时在东壁发现第四付人骨架,出土穿孔石环一件,他们小心翼翼的将两具人头骨和一具较完整的人骨架取出带回了饭店。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出于对这一重要遗址的保护,文物工作人员决定终止试掘,马上向上级汇报,待条件成熟再进行正式发掘。6月10日,他们在饭店开始清洗标本,分类标号,书写标签,分别填写调查登记表,撰写《相人山西南洞试掘报告》。

不过令蒋廷瑜没想到的是,与甑皮岩的下一次接触足足要等上8年。就在这次试掘不久,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蒋廷瑜和队友们全部撤离,这个价值巨大的洞穴遗址再次沉寂下来,广西的文物工作也进入了“休眠”期。

成长:重见天日震惊世界

8年之后,甑皮岩的重见天日,过程也可谓是惊心动魄。

1973年,当时的大风山小学正决定将附近的相人山西南洞改造成防空洞,在爆破声中,甑皮岩遗址已经暴露,顶部的文化堆积局部遭受破坏。

8年前曾经参与试掘的原桂林市文物工作队队长赵平,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个神秘洞穴,1973年6月11日当他乘坐三轮车来到这里时,看到当时现场正“硝烟弥漫”,一片岩壁已被炸裂。赵平试图上前劝阻,无果后向市文化局汇报,该局立即向当时桂林市革命委员会提交了一个请求停止爆破、抢救发掘这处珍贵的古人类遗址的紧急报告,事情才终于迎来转机,甑皮岩转危为安。

当年6月20日,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清理小组进驻甑皮岩,开始抢救性发掘工作,并在当年作出决定:保留甑皮岩遗址,筹建甑皮岩遗址陈列馆。

这实际上是对甑皮岩的首次正式发掘,根据洞中堆积保存情况,在主洞划分了四个区域进行,一直持续了三个月。经过1965年的试掘和二次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已发掘洞内文化堆积约四分之一,出土人类遗骸23具,石、骨、蚌品200多件,陶片1000多件,各类动植物骨骼、牙齿、介壳、种实本3000多件,所获文物和人骨数字成几何级数递增,这说明遗址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这是一处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洞穴遗址。

当时,甑皮岩以其独特的“屈肢蹲葬”特征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堪称20世纪70年代华南洞穴考古最大的考古成果。

1976年8月,桂林市政府划拨1.33公顷土地建设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1978年12月,陈列馆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献礼工程正式竣工对外开放,甑皮岩出土的珍贵文物首次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1981年8月,甑皮岩成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年之后,甑皮岩建起了接待室、简易库房、售票房、大门石墙等设施,奠定了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园结合(博物馆与遗址公园)的发展格局,直至今天还主导者甑皮岩的建设发展。

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考古联合队,对甑皮岩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当年7月1日,考古队发现了一件造型酷似士兵钢盔的陶器残片。这就是甑皮岩遗址第一期陶器(简称甑皮岩首期陶),考古专家把它称为圜底釜。利用科学测定年代技术,最终确定甑皮岩首期陶距今已有12000年的历史。

后经专家认证,桂林发现的史前陶器发展序列较完整充分证明了桂林是中国乃至世界陶器起源地之一,彰显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因为其特殊的价值,专家一致认定,甑皮岩洞穴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人类居住时间最长久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被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桂林增添了一块新的文化名片。

发展:申格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曾经荒凉的桂林市郊独山一带,如今已是车水马龙、楼房林立。走进与独山相伴的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面对展馆里陈列的上百件文物——— 人体骨骼、夹砂陶片、磨制石锛、穿孔石环、磨光骨锥、鹿角、象牙、螺壳蚌壳……恍若回到远古时代。

从1965年的惊喜发现,到1973年的首次抢救性发掘,到1978年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再到2013年12月,甑皮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华南地区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6月19日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隆重揭牌。

甑皮岩从遗址博物馆升格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纵观其40多年来的发展,无疑是桂林保护文化遗产事业孜孜不倦的奋斗史。

如今的甑皮岩已实施了甑皮岩遗址危岩治理、洞顶滴水防渗、地下水害治理、出土文物修复、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甑皮岩遗址新展示馆、小平足迹馆、游客服务中心、万年智慧体验中心、考古文化长廊、时光隧道影院以及甑皮岩先民雕塑景观、景观大门、保护围墙、小平足迹广场、入口广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

此外,在建设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时,还按照政府和文化部门提出“一园多点,以小见大”的要求,将周边的重要洞穴遗址也纳入遗址公园保护利用体系。首批纳入体系的有象山顶遗址、丹桂岩遗址、宝积岩遗址、父子岩遗址、庙岩遗址、大岩遗址。目前,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甑皮岩博物馆、甑皮岩文化展示馆、智慧圣地万年桂陶展示基地,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00万人次。

除了甑皮岩遗址以外,2014至2016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父子岩遗址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2018年,桂林还对桂林塔山脚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大量史前时代人类生活遗物被发现…… 根据调查复核,桂林市辖区现在已发现史前遗址点169处,成为中国发现史前文化遗址点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以甑皮岩为代表的考古发掘,建构起了桂林史前文化的基本序列,填补桂林史前文化多项空白,系统彰显了万年来桂林先民开发桂林山水胜地的智慧,建立了岭南岭北史前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坐标,为研究桂林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进程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证据,成为了桂林市委市政府实施“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战略的重要组成,唤起了更多桂林人的文化自信。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记者沈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