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22岁小伙倒卖球鞋月入10万元”上了网络热搜。对于炒鞋行为,鞋贩子们自认和炒股性质一样。而据了解,炒鞋行当尽管货品真假莫辨,但已悄然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产品发布、营销、炒作、鉴定和代为囤货、转售等。倒卖正品球鞋赚取差价行为是否合法、应否取缔?引起网友广泛争论。
赞 商业行为应由市场调节
张立美
大批量购买、囤积限量款球鞋、联名款球鞋,利用流行于年轻人当中的球鞋文化和消费者的球鞋情怀,炒作“球鞋期货”——这种倒卖球鞋赚取差价的做法,看上去有点不道德,但只要经营过程中做到货真价实、明码标价,那就没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构成违法。
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把炒卖球鞋赚取差价行为视为一种违法的商业行为,显然很荒唐。
事实上,限量款球鞋也好,联名款球鞋也罢,不管多么受年轻人欢迎,终究只是球鞋,不属于生活必需商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即便有人炒作稀缺球鞋,让很多痴迷此道的铁粉“大出血”,也并不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
而对于正常的经营行为,市场自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比如,对于奢侈品来说,其价格不能以使用价值来衡量,而是由消费对象的购买力决定。只要有人愿意为“心情”埋单,市场就会迎合这种需求。而如果商品不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消费者自然会选择购买其他品牌,市场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供需平衡。对倒卖球鞋赚差价这种商业行为,直接交由市场去调节即可,不宜动用市场之外的力量加以干涉。
当然,这不等于市场监管部门对炒作“球鞋期货”的商业行为,就可以不管不问。一方面,既然倒卖球鞋是做生意,那么就应当办理相关证照,不能无证经营;另一方面,经营者必须确保球鞋质量,不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于违法经营的,相关部门应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