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专访:中非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潜力巨大——访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新华社巴黎6月4日电 专访:中非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潜力巨大——访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新华社记者陈晨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众多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步伐,双方同时也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挑战和难题。我们愿与非洲加强交流互鉴,为彼此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持久助力。”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4日在法国巴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宋新潮正在此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与合作论坛”。他说,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过去30多年来,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能力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中国逐渐总结出一套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实质性合作。

“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与管理推动中国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也极大地促进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宋新潮表示,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保护管理者也面临新的命题。城市的扩张、旅游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给遗产管理带来压力,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非洲国家面对的难题。

宋新潮说,中非双方都存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问题。文化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策略及管理的失当、建设项目对遗产的破坏等都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双方的文化遗产还面临着盗窃、盗掘与走私等犯罪行为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个别非洲地区还面临战乱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据悉,截至目前,非洲地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数量占世界遗产总数的比例不到9%,然而在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有三分之一的遗产位于非洲。宋新潮强调,非洲世界遗产比例之低与广袤的非洲大地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资源极不相称;非洲濒危遗产比例之高,表明非洲的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此外,宋新潮还表示,遗产的保护成果如何真正惠及民生,让遗产活在当下社会,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带动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和非洲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宋新潮说,中国与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并随着近年来的文化领域频繁互动进一步加深。中国已与非洲52个国家签署了包含遗产保护合作内容的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跨年度执行计划;同埃塞俄比亚、埃及和尼日利亚等国分别签署了关于打击文物非法进出境的协议;与非洲考古界同行合作在埃及的卡尔纳克神庙区和肯尼亚的拉姆群岛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国还通过设立政府奖学金等方式资助来自非洲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

“展望未来,我们愿与非洲加强交流互鉴,为彼此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持久助力,为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约》做出中国贡献。”宋新潮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