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麻江畲寨里的脱贫事:搬迁户在县城又弹起了棉花

  多彩贵州网讯(李田清 曹杨军 姚宁 本网记者 吴蔚)“这些棉被都是用上好的新疆棉制成,质量保证十年以上,这是我的名片。”5月8日,在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易地扶贫搬迁的畲族脱贫户王正举习惯性地把记者当作客人接待。

  王正举今年63岁,棉花弹了40多年。“20岁的时候,我开始跟着供销社的师傅学弹棉花,八十年代分产到户后,我就出来自己单干了。”回想起弹棉花的经历,王正举颇有些感慨。

  “弹棉花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也是个营生,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没问题。”过去,老王农忙时节耕田种地,农闲时节就和老伴一起弹棉花。弹好的棉被拿到附近的下司、宣威、舟溪等地赶场,生意还算不错。一床床棉被带给千家万户温暖的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吃穿不愁。

  日子如果就这样过下去,也是一种美好。2013年,老王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这一年,老王的母亲因为血管瘤住进了医院,治病花光了一家人所有的积蓄,原本不富裕的家被折腾得叮当响。加之3个孩子还在读书,老王开始为生活发愁。2014年,老王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这个帽子不好戴,太沉了,会让人抬不起头。”老王打心里不愿当这个贫困户。

  就在老王一心想要脱贫的时候,麻江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步伐开始加速,在全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既可以进城里生活,也可以在城里就业。”老王感到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就在他签字的时候,老伴站了出来:“去城里?没有田地,怎么生活啊?没有了庄稼,怎么喂猪?”老伴的一连串问题,问得老王一时无言以答。

  “城里人多,生意肯定比现在好做。”老伴虽然不支持,但老王相信进城发展是对的。然而,不管老王怎么说,老伴就是不同意。老王一气之下,拿起锄头把自己用了多年的棉花机给砸了。

  “你当时怎么就把机器给砸了?”记者也觉得一头雾水。“砸机器是因为这个机子是脚踩的老式棉花机,效率低,更重要的是我不发点脾气,老伴她不乐意跟我进城。”老王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2017年,老王一家顺利搬进了麻江县城。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购买了一台新棉花机,开起了棉被小作坊,平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子女也通过就业扶持,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这一年,老王一家脱了贫、摘了帽。

  “新的机器快多了,以前铺好一床被子要两个小时,现在只要20分钟。城里人多,来买被子的也多,这不,为了方便做生意,我还专门制作了名片。”说着说着,老王不经意又掏出了放进口袋的一叠新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