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化人的单车 斑驳的记忆

  ○○记者 喻芬

  昨天中午11时30分,汽笛声响起。合成分厂670工段的工长韦建军骑着单车,随着柳化人上下班的单车流驶出了生产区,回家吃午饭——这要是放在没停车之前,作为柳化生产线上最重要的岗位之一,工长根本是不敢离岗的。

  柳化上下班的汽笛声,北雀路一带的居民习以为常。北风天,住在河西小区一带的居民也能听到。

  柳化柳州项目停车第三天,汽笛仍然正常响起,柳化人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净化分厂脱硫工段,几名穿着工作服、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管道上作业,几辆单车停在一旁,斑驳不堪。

  斜对面,大约400米的位置,就是过去冒出“黄龙”之处。令人放心的是,它,好多年都不吐黄烟了。未来,它将成为柳化的一个记忆符号。

  正对面,是合成分厂。一楼走廊里,停着几辆单车,也是锈迹斑斑。车间里非常安静,工人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在合成塔操作间里,上世纪90年代末进厂的小俞和一名90后女职工坐在仪表前,表情轻松。正常运行时,这个岗位是整个工艺的心脏,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墙上,一块大红色的“工人先锋号”牌匾尤为醒目,展示了这个核心岗位曾经的荣耀。

  1986年到1996年,我在这里工作了10年,如今这里还是当年的样子。陪同我的同学指着厂房里的设备说,“这些设备,很多比我们的年龄都还大,一直在坚持工作……”柳化的鹿寨项目则是新建成投产的,“战略转移,退城进园。母厂变化不大。哦,职工食堂没有了。2014年,引进了新设备,硝酸分厂的硝酸7系统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柳化福利之好在全市赫赫有名。同学说,“当年,出去找对象,只要说是柳化的,姑娘们看你的眼神就会发亮!”

  柳化优厚的福利,我也曾是受惠者。柳化食堂的椰蓉月饼、绿豆雪糕……留在了几代柳化人的味觉记忆中,也是柳化人的骄傲。

  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伴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尽管你曾经多么辉煌。就像柳化人的单车——上世纪80年代,柳化人拥有的单车数量,在全市各单位里数一数二。当年上下班柳化人的单车流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令柳化人骄傲的特色之一。当年,上班间隙,工人们会将自己的单车擦得锃亮。而如今,30年过去了,柳化人锈迹斑斑的单车,却那么扎眼。

  走进新时代的柳化人,传承着几代柳化人奉献、忠诚、勤劳的优良品质,在这个历史时刻,必然会有感慨万千。

  李冰的父母28岁从南京支边来到柳化建厂,后来,李冰也在柳化工作。她说:“我们两代人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柳化,青春与激情燃烧的地方,我们曾经以柳化为荣耀。青春不再,今后的生活还要重新奋斗,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