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型殡葬,你接受吗?

  又到一年清明时,随着海葬的推广并成为每年都举行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认识并慢慢接受这种新型殡葬形式,花坛葬、树葬等概念也被市民熟知。今年,广西首次推介将骨灰制作成晶石,市民接受程度不一。学者表示,唯有生死观的转变才能促使殡葬观的转变。

  选择海葬,清明节想去海边走走缅怀亲人

  记者了解到,广西于2013年首次启动海葬活动,随后在每年的重阳前都会举行海葬仪式,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至2018年玉林有约50例逝者家属选择了这一种生态、环保的殡葬形式。目前,清明节近,选择海葬的逝者家属又是怎样选择祭拜仪式呢?

  市民林先生在几年前根据父母的遗愿将他们进行了海葬。“今年假期比较长,我打算带着家人一起去北海逛逛,再去当年将父母海葬的地方看看。”林先生说,自从将父母海葬之后,很多时候他只要一看到海 ,都会在心中缅怀自己的父母。他表示,只要心中有亲人,祭拜形式并不重要,也不一定要有墓碑,以后自己百年了,也想让子女把自己撒进大海,自由自在。

  记者了解到,为了纪念骨灰撒海逝者,自治区民政厅投资350万元在北海修建了广西生态安葬纪念园,纪念园工程包括主体雕塑、广场、纪念树、花草等,2018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接下来,纪念园还将修建海葬文化长廊、悼念墙等,计划将骨灰撒海逝者的姓名刻在悼念墙上作永久纪念,也方便逝者家属临场祭拜。

  玉林市殡葬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土葬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生态坏境也遭到破坏,结合玉林的实际情况,推广生态殡葬方式,提倡厚养薄葬,成为缓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已变常规的海葬,全区也举行公益花坛葬,目前玉林的咨询人数不少,明年我市或将正式推广。

  广西首次推介将骨灰做成晶石,市民接受程度不一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3月29日-4月5日,全区将开展绿色清明主题宣传周活动,提倡公益殡葬。今年,我区将首次推介将骨灰制作成晶石。据介绍,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骨灰经过高温晶石化后,会形成像雨花石般的石头,体积约占原骨灰的10%。此外,可以将其制作成项链、戒指等饰品携带在身边。据了解,制作一份生命晶石价格不足2万元,相比墓地,能大幅降低市民丧葬负担。

  “逝而为石”,可寄存寄放,也可居家安葬;可回归自然,也可随身携带。甚至可以选择制成挂饰、首饰——对于这种创新处理方式,不同人的接受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以后我百年了,孩子们能将我的骨灰做成晶石,我想一直陪着他们。”身为一名退休教师的卢女士表示,自己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如果以后自己百年了葬于本地,他们来回奔波,有时候一年都回不来看一眼。如果能做成晶石,他们每人带一颗,这样也感觉还能陪着他们。“能将已逝亲人的骨灰做成晶石,我非常能接受。”市民李先生表示,“与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让这份带着体温的美好继续下去。”

  不过,也还有很多市民表示暂不能接受。“几千年的传统,先人还是需要入土为安。”市民韦先生表示,亲人去世就让他安心地去,不要再多折腾。“将骨灰晶石带在身上或者放在家中,还是感觉瘆得慌!”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心中还是会有些莫名的害怕。

  学者:唯有生死观的转变才能促使殡葬观的转变

  “从‘入土为安’到海葬、花坛葬、树葬,再到可随身佩戴的生命晶石,是节地生态殡葬理念,从‘葬式多样化’推进到‘安放方式多样化’,体现出对生命的全新态度。”玉林师院的张老师认为,与其身后厚葬,不如厚养薄葬。我们要传承孝文化,也要让缅怀追思更加人文、科学、环保。而从分离到陪伴,从惧怕到释怀,唯有生死观的转变才能促使殡葬观的转变,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能够通过媒体、中小学课本和党校课堂广泛宣传,将有效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记者 梁桂香)

  原标题:从海葬、花坛葬、树葬,到将骨灰做成晶石 新型殡葬,你接受吗 学者:唯有生死观的转变才能促使殡葬观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