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最河南】从负债累累到郑州两套房 夫妻小店印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1/0)

2019年03月13日 12:53 来源:大河网 作者:莫韶华 编辑:潘晓明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棉花没娘,越拉越长。就是这棉花絮养活了我们一家人。”3月12日上午,在位于郑州市北环徐寨村北门附近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弹棉花店铺里,大河网记者见到了今年51岁的王凤英和她50岁的老公李冠军,夫妻俩省吃俭用靠弹棉花做棉被的手艺在郑州安家落户,早已给两个儿子在郑州买房结婚,他们也当上了爷爷奶奶。

  14年前 负债累累举家来郑只为还清债务

  店面普通,门头简单,没有丝毫装修的痕迹。门口一台缝纫机,屋里一个大平台、一台弹花机、一台一体缝纫机,还有堆得满满当当的布匹和棉花,在别人看来这个店面很不起眼,却陪王凤英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2005年,来自周口鹿邑农村的王凤英和李冠军,当时因为办养鸡场失败赔了五六万块钱。对于本就一贫如洗的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我们就觉得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了,办场本来就是到处凑来的钱,又赔了个精光,哪有脸见亲戚和乡亲,三个孩子也不大,我是活不成也死不了。”

  想起当年,王凤英眼泛泪光,“那时候家里条件太不好了,天天都可急”。后来在郑州打工的哥哥嫂嫂劝王凤英,“树挪死人挪活,你们把家里的设备全卖了来郑州吧,不要给自己留啥后路,在这好好干”。想着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跑到郑州,王凤英害怕生活无法维持,但是眼前又没有一点好的出路,她犹豫再三对嫂子说,“我得还债,只要一天能挣100块钱我就去”。

  带着一家人来到郑州后,王凤英帮着哥嫂开始了做网套棉被的营生,李冠军四处打零工贴补家用,谁知道弹棉花一弹便是14年。

  为两个儿子安家结婚 用手艺和质量回馈客户

  “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两个儿子,他们都很聪明,但是小时候家里条件太差没能力供他们上学。两个孩子都是小学毕业,但是能算账。”王凤英提起儿子充满愧疚,“当时,他们还要帮我干活养家,俩孩儿都很懂事,只有他们妹妹上学了,现在正在读大二,也算是圆了我的心愿。”

  2013年,王凤英和丈夫李冠军不仅还清了债,加上多年省吃俭用,还攒了40万块钱,俩人便在郑州同一个小区里交了两套房子首付的钱,“孩子长大要结婚,我们那时候一穷二白,我总觉得亏欠孩子,最起码得给他们一个家。”王凤英说。

  如今夫妻俩生意越做越红火,大儿子开大吊车,二儿子装空调修家电,两个媳妇也都在上班,“一家人都挣钱”,王凤英高兴得合不拢嘴,说:“俺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能在郑州安家落户,现在两个孙子也都健健康康,马上都要上幼儿园了。”

  王凤英告诉记者,前几年市民都是购买成品被,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棉被,他们使用的是新疆棉花,纯棉被套,主营成人被、学生被、儿童被,“我们做的被子盖上舒服、轻便还不烧身”,因为为人实在,不短斤少两,手艺和做工都可圈可点,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一年当中,9—11月是最忙的时候,有时俺俩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加班,但是挣钱有劲,一天下来能挣个千把块。”现场,王凤英和李冠军用20多分钟就做成了一条棉被,你弹花、我裁布,你压被芯、我缝被套,操作娴熟,配合默契。记者在现场看到,李冠军俨然已经是操作缝纫机的老手。“现在啥都是机器,不像我们那年代,纳个被子在地上坐半天,针脚还是稀松。”李冠军不善言语,却是王凤英的好帮手。

  “城市弹棉花的不多,一传十、十传百,经常会有新客户慕名而来。”棉花弹得好坏王凤英一眼就能看出来,弹得好的棉花丝缕明显、纹路柔顺,用手摸着顺滑,接缝紧密。王凤英拿着磨版压磨棉花里儿,说:“这一个磨版有五六斤重,要仔细压磨才会整齐。”

  然后便是给弹好的棉花套网套,“将弹好的棉花固定好,不然时间长了会松散而且随着折叠频率的增加也会变形”。

  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时,王凤英说:“我们都是农村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我的经历让我明白,人只要肯干不懒,只要不失去信心,总有一天日子会过好的。”

  接下来,王凤英打算开一家网店,慢慢跟着儿子学着操作,“咱也得跟上形势,好多顾客来做被子都说,你也开个网店,我们帮你宣传宣传,2019年开网店就是我们的目标”。

( 1 / 0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