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再造“火焰山”

  新华社福州2月10日电题:再造“火焰山”

  新华社记者林超、黄小希

  鸟瞰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绿色林海中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红色斑块略显“扎眼”。这是村民张平在自家小院后,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红色假山和“荒漠”。这个他命名为 “火焰山”的地方,在今年春节假期里为他带来每天近15000元的收入。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火焰山”曾是当地人民关于水土流失的黑色记忆。历史上,因为人口增长、商贸发展、战乱频发等因素,长汀大面积植被被破坏,红色沙土裸露在外,“火焰山”因此得名。1985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接近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张平于2018年11月起兴建的“火焰山”,模仿的正是长汀曾经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他领着记者在里面转了转,告诉记者这片模仿的是“崩岗”,那片是干涸的河床,还有什么都不剩下的“不毛之地”……

  “现在周边都是树了,前几年还建了湿地公园。新一代人,外来的游客,根本想象不出原来‘火焰山’有多可怕。我就是想让现在的孩子们别忘了过去是什么样。”张平说。

  在生态遭受破坏的土地上劳作,是痛苦的经历。有当地百姓回忆说:“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在背脊上,真像是在‘火焰山’一样。”

  30年前,和不少长汀百姓一样,1971年出生的张平一度外出务工、做生意。2000年后,随着绿色慢慢回到视野里,张平又回到家乡。但贫瘠的土地仍养活不了他,他就开了机砖厂,用裸露的泥土为原料,生产砖头。

  长汀县,一直没有放弃让“火焰山”复绿的梦想。198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2000年至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连续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治理资金上千万元,掀起新一轮治理热潮。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过去30多年来长汀县生态的惊人“逆袭”。与1985年比,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近110万亩,水土流失率由31.5%降低到7.95%,森林覆盖率由不足40%提高到79.8%。

  随着生态治理工作的推进,2014年,张平的机砖厂也被列为禁止运营的项目。他看到周边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索性投入了400多万元,把机砖厂改成了“生态农庄”,又补种了100多亩的香樟、桂花、罗汉松,做起了休闲生态旅游。

  “过去这里连生态都‘没有’,谁能想到现在能靠生态赚钱?”张平笑着说,2018年,他的“生态农庄”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营业额近35万元。

  昔日山光水浊的“火焰山”变成了风景宜人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和张平一样的老百姓从中看到了“金山银山”。2018年,长汀县预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2%。

  “依托改善的生态环境,长汀县近年来建成了策武南坑美丽乡村示范园、河田水土保持科教园、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长汀县林业局产业办高级工程师范小明说,下一步长汀还计划在汀江源头十公里生态画廊打造森林旅游线路,依托汀江两岸森林景观培育一批特色“森林人家”。

  外出见过世面、脑子活络的张平,心里有更多想法。“过去树少,外地人来了就想看树;现在树都看腻了,所以我反过来,造一个小型的‘火焰山’。一来也是个与众不同的旅游景点,二来也可以让人们忆苦思甜。”张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