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与时间赛跑 同灾情抗争——记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生命通道”的开路者

  新华社成都11月18日电题:与时间赛跑 同灾情抗争——记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生命通道”的开路者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康锦谦

  冬日的金沙江又恢复了往日的通畅,滔滔江水正通过泄流槽冲开的河道流向下游。

  “这次得以顺利处置与7.5公里的那段路密不可分。”17日,在白玉县政府,说起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解除,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欣慰地向新华社记者说道。

  铁塔口中的“那段路”是抢险机具到达堰塞湖坝顶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通道。现在回想起那两天的连续奋战,他仍觉得不可思议,“3台机器,5个驾驶员,零下十几度,在山里硬生生挖出来7.5公里生命通道。”

  11月3日17时许,相隔不到一个月,白格堰塞湖垮塌处再次塌方。根据堰塞湖水位和坝高的落差,现场专家组预估短时间内形成自然泄流可能性不大,人工开挖泄流槽成了唯一选择。

  抢险机具需要从绒盖乡则巴村到达江边,然后沿已干涸的河床前往坝顶。然而,则巴村到达江边的7.5公里是一片长满灌木丛的山坡,没有路的话抢险机具无法进入。

  “只有在这里开出一条路,才能把大型机具运到现场作业。”现场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陈昊说。

  “9号抢险机具必须到达坝体!”开辟7.5公里生命通道这个艰难又险峻的任务落到了铁塔肩上。

  此时,短短2天,堰塞湖蓄水超过1亿立方米,水位上涨20多米;5日至6日,蓄水一天之内又猛增1亿立方米。对下游上万群众和沿途数千名水电工程工作人员而言,头上的悬湖随时可能“倾盆而下”。

  一个通宵,冒雪赶路,铁塔在6日5时40分把挖路的机具护送到则巴村。

  “不吃饭了,先挖吧!”一想到正在上涨的蓄水量,中国水电五局的挖掘机司机欧雅华扯着嗓子喊道。

  “全是陡坡,最大坡度得有45度,还有不少碎石、树枝。”挖掘机司机马小荣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为了让我们操作顺利,县长阿央邓珠一直在现场指挥,他穿着冲锋衣来回跑动,嗓音沙哑,嘴唇都冻破了。”

  夜里的白玉已是零下十几度,寒风中飘着雪花。漆黑的森林,崎岖的山路,在这样的条件下挖出一条路来变得极为艰难。

  2.12亿方!2.71亿方!3.24亿方!阿央邓珠手机微信群里不时更新着堰塞湖的最新蓄水量。“这是一条生命通道,抢险机具能否顺利到坝顶全靠那条路。”他说。

  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们决定让3台机器不熄火,挖掘机司机轮换作业。铁塔在路边搭起一个小帐篷,司机披着棉大衣在里面坐会就算是休息了。“晚上冷啊,耳朵和额头冻得跟针刺一样疼,到后来都麻木了。”铁塔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已经连续三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3公里!5公里!7公里!焦急的阿央邓珠不时计算着已挖通的长度……

  8日,天色逐渐泛白,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到江边了!”10时25分,“生命通道”打通!

  当天14时30分,第一台挖掘机抵达堰塞湖坝顶。

  记者了解到,在挖掘机争分夺秒行进的同时,在这段7.5公里的生命通道上,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摩托车骑行队”充当着另一波开路者。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监测人员、施工人员来到则巴村中转站时,附近的村民坐不住了,他们自发把家里的摩托车开过来,从则巴村到生公村,从十多辆到一百多辆……

  “河水上涨会影响到我们的房屋,蓄水量变大也会威胁到下游的人们,其他的也帮不上,我们就想尽快把工作组的人送到江边。”记者见到则巴村村民泽仁桑珠时,他有些腼腆。

  为了争取时间,只要中转站给他们打电话,村民们立刻娴熟地发动摩托车搭载上工作组人员驶入灌木丛中的小路。

  全程都是陡坡,为了安全,村民们一直用脚踩着地面刹车,最窄的地方不足一尺,有人脸上还被两侧的树枝划出血痕。

  摩托车坏了,自己修;没有油了,自己加;一天十多趟,他们穿梭在陡峭山道间。被送过去的工作人员多次被村民感动,纷纷拿钱表示感谢,但他们不要。

  “我们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水,现在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是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怎么能要钱。”生公村村民旦泽说道。

  由于泄流槽的及时开挖,至13日16时,白格堰塞湖出库流量大于入库流量,蓄水量逐步减少,专家研判认为堰塞湖上游险情得到缓解。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村民巴登多吉正在往回送工作人员,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世代沿江生活,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是他们心中的“母亲河”。巴登多吉:“我想去江边听听水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