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汉族小伙痴迷壮族文化:要让壮族语言文字延续下去

2018年04月18日 14:26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梁如雪 编辑:韦仲达

一个柳州小伙对壮族文化几近痴迷,写壮语歌、建壮族文化公众号——

他要把壮语的魅力说给你听

刘敬柳深入各地乡村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梁如雪

核心提示

刘敬柳,一个出生在柳州普通家庭、自小说着桂柳话长大的汉族小伙。上初中时,他开始对壮语、壮文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爱,并从那时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壮语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中,至今都没有停下脚步。

几近痴狂

骑着自行车在全城抄壮语门牌

刘敬柳与壮语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上初一时,1984年出生的他那年13岁。在一堂地理课上,老师讲到了我国人口分布以及民族分布的知识,同时还提到了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为了让孩子们更能理解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课本中以“我爱中国”一词为例,标注了汉族、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8个民族的文字的不同写法。“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壮族文字,我对它充满了好奇。”课本上那几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符号”第一次让他认识到,原来身边一些同学讲的“壮话”,是可以用这样一种文字形式书写出来的。

刘敬柳开始有意识地拿着小本子,寻找身边所有会说壮话的人进行交流。在他眼中,每一个以壮话为母语的人,都是他的老师。这个“老师”有时候是小区周围拾荒的老人,有时候是卖菜的阿姨或者养猪场的老板。放学了,同学们都赶着回家,他就钻到菜场给贩卖蔬菜的老板推车,就为了能跟别人说几句壮话。由于没有基础,他把学到的每一句壮话用有着类似发音的汉字记录下来:“就跟咱们学英语一样,听一遍发音,再用中文进行标注。”在他的笔记本上,都是令人摸不着头脑而又特别好笑的说明,“这个发音要堵住喉咙”、“这里要念得很快”……

手上没有壮文课本,也没法进行系统规范的壮语学习,那个时期的刘敬柳发现,广西区内所有的单位门牌上都会以壮文进行标注。这个发现令他如获珍宝,闲暇之余他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骑着自行车,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不同的单位门牌,然后抄下上面的壮文,再自己回家逐字琢磨、整理成篇。有一次,他沿着柳州市区街道,抄了一路的门牌,直到天黑后才发现自己竟然骑着自行车已经到了柳江县(现为柳江区)。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自己对于壮语的学习,可以说是几近痴迷。”高中时期的刘敬柳,已经可以流利地用壮语对话。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