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博物馆里“话”人生

帮助别人,收获比付出多

“好多人不理解,当个志愿者还那么费劲,可是我们觉得值。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奉献,其实也有收获,收获的不是金钱、荣誉,而是通过互动增长的知识和见解。我们中有学历史的老师,有忙着开店的生意人,也有行政单位的公务员。我们通过服务互相切磋,和大家分享这些故事,宣传广西,这就是我们志愿者的收获”。

50岁的讲解志愿者粟霞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接触志愿者工作两年多时间,“收获”是她最大的感受。

粟霞说,每次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她都会看到许多观众,与别人相互交流,说说笑笑,她觉得很快乐,很满足。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有的是专家,有的是大学教授,有时游客问的问题自己很难答上来,她便会虚心请教,并记下来回家查阅资料。

粟霞并不觉得这么做很尴尬,“山外有山”,她把别人讲的认真记下来,核实后再回过头来讲给其他人听。都说志愿者付出了很多,但她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彼此成就的过程。

坚持前行

让大家爱上博物馆

刚服务满一年的讲解志愿者梁海向记者笑说,其实最早做志愿讲解时,他还是觉得有点尴尬,因为需要在门口吆喝一句“想听讲解的观众请到这边来”,才会有几个观众走过来。“我说我是志愿者,有的观众第一反应就是问:你收钱吗?我反复说不收钱,才会折返回来听”。而现在,只要看到他胸前的身份牌,观众会主动提要求:“能给我讲讲吗?”

这种变化,让梁海觉得很有成就感。“可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现在很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也在以大众愿意接受的姿态,如采用数字媒体、微博、语音导览等多种方式,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我们讲解志愿者,正好起到了桥梁作用”。

博物馆的大门是实实在在地打开了。但梁海发现,还有很多人认为博物馆是只来一次的地方,“这是一个误区”。

梁海说:“博物馆是收藏人类记忆、珍藏民族灵魂的地方,不是旅游景点,而是一个心灵休憩所,是人可以静心思考和回忆的地方,是城市功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现在博物馆的硬件上去了,更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我们这些讲解志愿者,也是软件上的一环。虽然我们不是馆里的专职人员,但既是特殊的观众,也是馆里往外的延伸部分,与观众的交融感很好。有的志愿者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愿意做学者型的讲解员,而我更愿意把观众带进博物馆,让观众爱上博物馆。”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