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公平湖畔过元宵

卢 子

我的家乡在桂北灵川公平湖畔一个叫塘底的小村庄,这里群山环抱,安居一隅,传统年味儿保存得特别醇厚。

自出生起,每年春节我都在塘底度过。这里的春节是有许多讲究的,过年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正月十五,大年初一早起燃香烧纸,每家每户用肉、酒、果、饼供神祖,燃放鞭炮。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少幼“压岁”钱。初二至初十,亲友以腊肉、糖果、封包为礼物相互走动拜年。正月十五跟初一一样是一年当中最庄重的两个日子,老规矩跟初一那天差不多,老少都要讲和气、道吉利、不打骂人、不吵架、不杀生、不借钱、不讨债,还要注意许多忌讳。

如今这些老规矩改变不少,但元宵节吃糯米粑粑的习俗,还是延续下来的。我的家乡跟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不同,吃的是自己做的糯米粑粑。先用水把糯米泡涨,用石磨碾成浆,盛在布袋里压上一面石磨滤干,再倒出来搓揉成团,掰下一小块,里面填上花生芝麻馅或者黄糖馅,在手心来回揉滚,几个回合之后,一个拳头大的糯米粑粑就算做成了。最后包上大白菜叶,一个个排到蒸屉里,柴火烘烤一个小时左右,一股糯米的清香便挤满整座木头房子。新鲜出炉的糯米粑粑黏软香甜,个头比元宵、汤圆来得粗犷一些,但寓意是一样的,吃的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其实元宵节我最盼望的还是“黄龙闹元宵”。老一辈曾流传着这样一首《龙灯歌》: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元宵闹龙灯,男女老少好高兴,鞭炮连天迎龙神。锣一声来鼓一声,锣鼓喧天耍龙灯,龙王领头前面走,龙子龙孙随后跟……每当一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鼓声和鞭炮声,心里就痒痒的,坐立不安。

公平湖畔的许多村庄都有舞龙舞狮的传统。过去龙灯的主要道具是“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扎成一节一节的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里面点上红蜡烛,在夜间舞动十分壮观。现在龙灯的道具做工讲究多了,龙身全穿钢丝,灯是超高亮的LED灯,布料是耐用的牛津布,金光闪闪,栩栩如生。舞龙灯都在晚上进行,场地一般设在村旁的大草坪上,在草坪的东边搭起了灯光龙门,牌灯和各种鱼类蚌类虾类形状的灯笼围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字排开,围成一个长方形。随着鼓声和烟花响起,11个大汉举着巨龙穿过龙门,来回穿行,寻找龙珠。找到龙珠之后,“黄龙”便开始了花样繁多的“单龙戏珠”表演。表演者用碎步起跑,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等花样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远远望去,一条巨龙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龙灯表演告一个段落,“跑牌灯”表演闪亮登场。每一杆牌灯是由牌和杆组成,上面是一个扁长方形的玻璃灯笼,内部装有灯具,正面背面皆绘有人物图案写着牌字。整队舞者共28人,在一名“头灯”队员的率领下进行跑转,开始是快步小跑,随着锣鼓越敲越紧,步子逐渐加快。队形呈“龙摆尾”“白马分鬃”“跑8字”等等图案,那端庄优美的牌灯外观,那催人亢奋的阵阵鼓声,那整齐划一的步伐,那敏捷矫健的身姿令观众心潮澎湃,频频叫好。

小时候村子里舞龙灯更多的是为了禳灾祈福,如今新时代,“黄龙闹元宵”舞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泰民安,盛世太平。正如春风翻卷村头那杆锦幡上彩绣的对联:物华天宝逢盛世,国泰民安歌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