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迎接党的十九大]结构调整: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

  改革从“攻坚”到“深化”

  不久前,经合组织(OECD)一份名为《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报告指出,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生产率增长、高水平就业。

  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底首次提出以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现路径逐步清晰,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了持久动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市场预期和信心有效提振,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改革的综合效应开始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

  2015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去产能”,并采取严禁新增产能、严格环保执法、加大政策引导、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等五大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进入2016年,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多项措施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并通过钢煤去产能部级联席会议等方式统筹协调。在多方努力下,去产能工作进度不断加快,各地区、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了有序推进去产能工作和制度体系。

  今年以来,去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地条钢”依法全部取缔,上半年煤炭去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有序推进,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施。

  不仅如此,去库存、去杠杆和降成本方面效果初显。截至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停征,物流、用能等成本继续降低,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为企业减负超1万亿元的承诺已提前实现。

  提高有效供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去产能的“减法”,为先进产能腾挪出了发展空间,倒逼低端产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有效供给的“加法”,催生并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带来了创新的“乘法”和简政放权的“除法”。“双创”“互联网+”等触发的创新驱动力,正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动力。同时,随着“放管服”、减税降费等改革举措落地,制度性交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活力得到了更多释放。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8%左右开始进入到超过10%的关键时期。5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实现了年均15%的增长,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的临界点。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从“攻坚”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不断走向纵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超出了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路径,必将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说。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将形成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更高形态,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生动实践,还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更为务实有效的“中国方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阳)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