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凌云:规范村财乡管 盘活村级“三资”

广西新闻网凌云10月10日讯(记者 凌聪 通讯员 黄元荣)“原来我们村是个‘空壳村’,但从选育带头人、选准好路子、强化联帮带等方面入手,目前我们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有3万多元。”10月10日,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理财小组组长劳克勇说。

在凌云县下甲镇,科学调拨使用村级“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成功例子不在少数。今年,根据征求峰洋村村民代表和村“两委”班子意见,下甲镇整合峰洋村闲置的集体资金,入股平怀村桑蚕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实现村级集体有收益。

近年来,该县不断完善村级财务制度,通过规范村财乡管,创新村级“三资”代理等举措,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发展集体经济统一起来,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10月上旬,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中,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73个,其中5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脱贫和今年预脱贫的18个贫困村中,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

在凌云县境内,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山区占近40%,交通不够便利、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今年以来,该县对全县村级“三资”情况集中调查摸底,切实盘清村级集体及经济发展的“家底”。通过摸底,对全县110个村(社区)的“三资”进行分类统计,并分类造册登记,主要分为集体生态公益林、集体土地、集体桑园蚕房、集体闲置场所、宣传栏和广告牌等6类18项。

在对统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该县抽调财政、农业、扶贫、国土、科技、林业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专项小组进行数据研判,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探索实践中,该县53个贫困村有41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其中有23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2万元以上。

针对村级资金收支不够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级资产底数不清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该县结合村财乡管规范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相关规定,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增加“三资”营管透明度,严格执行现金收支、保管专人负责规定。其中,对村级5000元以上的大额开支,由村级民主决策和乡镇领导签字审批。

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凌云县通过创新涉农资金补助方式,盘活村级资产、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三资”管营模式,切实走出适合凌云发展的路子。该县将以往政府直补到农户的产业发展资金,改为村集体产业奖补资金;村集体和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产业,县财政根据县政府奖补方案,把奖补资金拨付给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社按协议兑现给农户,再按协议分配产业红利,实现农户增收、合作社壮大、村集体获得收益的“三赢”目标。

据了解,通过转变以往无偿发放桑苗、烟苗等农资产品的扶持方式,该县把农资供给有偿纳入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滚动经营。今年,全县向种桑养蚕户发放桑苗890万余株,每株单价0.89元,按照收取5%的桑苗款纳入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定,今年村级集体预计回收39万元作为经济周转资金。

在伶站瑶族乡陶化村,村“两委”与贫困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竹子5000多株和高效牧草100余亩,发展竹鼠、肉牛、山羊等规模化养殖业,既美丽了乡村,又提高了该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今年年底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目前,该县将属于集体的林地、土地、园地、场地、蚕房、烤房、栏舍等,明确产权,做好登记备案和公示工作,规范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通过出让、出租实现收益。

在保证村级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该县还充分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备、并校闲置校舍多等实际情况,对闲置的村级活动中心非功能室和闲置校舍、五保楼等,以村级代管的方式租赁用于开办“电子商务”网点、幼儿园、商店等,既为村民提供了便利,又能实现村集体增收。如泗城镇官仓村将闲置的部分村级活动中心出租给百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部等,每年通过收取租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此外,通过县级财政资金安排和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该县每个村还获得20至50万元不等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