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砥砺奋进的五年】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创造“绿色财富” 提升“绿色福利”

2013年4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正式启动的号角,吹实了壮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树绿水净路硬的生态环境,提质升级为串点连线成片的风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结合,乡亲们钱袋鼓起来,日子美起来。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的潇贺古道,原来猪粪、牛粪到处是,如今不仅干净敞亮,而且成为旅游旺地,最多一天接待两万多人,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街”。

百色市以右江河谷为核心,规划建设“一区三线多片”共146个示范村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右江河谷生态乡村示范区、边境民俗风情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带、大石围天坑群生态旅游长廊、驮娘江流域自然生态保护区长廊等重点流域条带。

玉林市以九洲江治理为契机,推动两岸流转土地10万多亩,种植果林8万多亩,建设九洲江百里生态农业示范带,形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放生”于一体、具有岭南客家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新干线。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历时近5年,目前,“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已告一段落,“宜居乡村”活动正在奋力奔跑,“幸福乡村”建设活动还将接踵而来……这是两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升级考”,这是一场历时8年的“接力赛”。

在这场“接力赛”中,壮乡的“绿色财富”不断厚积,百姓的“绿色福利”不断提升。

“美丽”持续扩张,生态提质升级。广西的田园美了,城镇也不甘示弱。

南宁的“海绵城市”,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自然积存、自然渗漏、自然净化;有条件的城镇向桂林“两江四湖”学习,做足山水文章,山清水秀的韵味彰显得淋漓尽致;全区各地你追我赶,使用绿色建材,推广运用新型节能环保产品,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决心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履行“绿色责任 作出“绿色贡献”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两广一家亲,共饮一江水。”千里九洲江,联接广西广东上下游3个县市。

生猪生产大县陆川和博白位于九洲江的上游,养殖污染问题一度困扰上下游居民。

2013年,桂粤合作整治九洲江工作会议提出,两广人民共饮一江水,有必要联手,开展“三污水”治理,同时实行生态补偿等配套措施,有效解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九洲江粤桂两省区跨界考核断面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1月、2月和4月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

同时,九洲江流域的“六同”监测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以来跨界水质“各自为政”而造成不必要的分歧。这一创新做法获得环保部高度肯定,也为全国生态补偿流域跨界断面监测数据提供了范本。

为了“一江净水向东流”,切实打赢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近年来,广西针对突出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环境管理的新实践——

2013年环境安全年坚决遏制环境问题频发态势;

2014年基层建设年着力改变监管能力薄弱问题;

2015年监管执法年掀起环保风暴扭转被动局面;

2016年环境问题大诊断,打响全面治污攻坚战。

据监测,2016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5%,同比升高5个百分点;PM10浓度均值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PM2.5浓度均值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

全区51条主要河流97个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92个,占94.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广西列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5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1%,丧失使用功能水体比例为0。

2016年,广西全年未发生重大等级环境污染事件,当年的环境质量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广、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空间格局,赋予广西更艰巨的“绿色责任”。算好发展与保护的大账、总账、长远账,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广西一路开拓与奋进。

最近,广西创新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质量监测PPP模式,引入专业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维管理全区75个县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施。该项目是我国目前在环境质量监测领域落地的首个PPP示范项目,对引导环境监测领域推进PPP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地区降雨稀少,有些地区荒漠遍布,生态系统脆弱,对生态治理和修复有着强烈需求。而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为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广西生态环境名片不变质、更出色,根据去年印发实施的《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我区将继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达标排放和污染减排为抓手,以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健康和防范环境风险为落脚点,通过一系列科学策略和“实打实”的具体工作,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打下良好生态环境基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