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以未来的名义,治一治“校园灰色生态”

以未来的名义,治一治“校园灰色生态”

——写在六一儿童节前夕

在现实题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反贪局局长陈海的儿子“小皮球”花钱买球队的替补资格、抄一次作业5块钱等桥段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引发人们对校园生态深深的忧虑:

“我花15元钱,买了个替补队员,也沒替补上,是队长副队长向我们要的。队长收十块,副队长收五块。我们六个替补都交了钱。其实也是白交。” 

“我也腐败了。经常抄我的数学作业,我也收点成本费,一人一次五块。”

“我们班里在做生意,我们班学习委监督我们背课文,交五块钱就让我们过。他可赚死了,当了一学期的学习委,就赚了六百多” 。    

如此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比影视剧要复杂得多。据光明网4月25日消息,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4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家长吴女士的儿子抱怨,他给同学吃了一个星期的零食,没换来一个中队长。新华社5月14日报道,山东济南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利用职务便利,为11名学生违规办理了国家运动员证,共计受贿44万元。日前,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判处这名体育教师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孩子们的世界也有了“权钱交易”!“微腐败”都渗透到孩子当中啦!难怪家长要大惊失色,对“校园灰色生态”感到深深的忧虑。

实际上,早在《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前,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反腐时就曾表示:腐败甚至渗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学和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小朋友对老师说,阿姨,我爸在煤电公司工作,你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在小学阶段,一些小学生晋升班干部享受特权,可以免交作业。”

再早一点,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广为人知:一段“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中,一位6岁小女孩称自己长大了想做贪官,为什么呢?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虽然是童言无忌,却也足以令我们这些成年人直冒冷汗。

人生观、世界观是做人的“总阀门”。近年来,习近平对少年儿童敦敦教诲,殷殷嘱咐,期望其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教育领域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不该与社会不良风气同流合污。腐败不仅败坏党风政风,也在毒化世道人心,污染了孩子纯净的心灵。在反腐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中,价值观的较量触及灵魂、涤荡人心,对决战决胜至关重要。但不少事实似乎都表明,一些学校和教育者不仅没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反而变本加厉,成了不良风气的“放大器”。

校园之外,不正之风随处可见。在震惊于“现在的校园生态怎么了”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反思“现在的社会风气怎么了”。在《人民的名义》中有个误人子弟的瑕疵:李达康说,“孙连城不是特别喜欢仰望夜空看星星吗?那我们就请孙连城到市少儿宫做个少儿辅导员嘛,专门带着我们的孩子看星星去!” “少儿辅导员啥级别啊?没级别,一般干部,但孙连城那是专业对口了。”可是李达康们想过没有,官德不正,师德焉能正乎!孙连城到少年宫做个少儿辅导员,这样的人能履行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吗?公众和家长们能放心吗?!孩子们很大一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一个学校的校园生态,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进步。这就需要教师们既要教学,更要育人;既要培养孩子的学识,又要塑造孩子的人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其成长为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心灵健康、品德高尚的好学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出了问题,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失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责,对未来的失责。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校园里。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归根结底能托起中国梦的是少年。少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则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便无从谈起。少年的心灵被污染,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便会蒙垢。对“校园灰色生态”,在深深忧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以人民的名义,以未来的名义来净化自身,进而净化校园,净化社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习近平主席曾言: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 。正风反腐要从校园生态抓起。抓好了,我们就会赢得一个清明的社会,一个光明的未来。校园生态的建设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李涛,笔名史鉴,广西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