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温暖中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 最新报道 > 正文 |
【网络媒体走转改】“婺风”剪纸闹新春 (2) |
2017年02月08日 20:53 来源:婺城新闻网 编辑:韦仲达 |
老学员陈素月:恋上剪纸一发不可收 老滕说起老伴儿陈素月的剪纸生涯:“她就是60岁那年在老年大学跟着一个老师学了一个月的剪纸,就跟着了迷一样,再也放不下那把剪纸刀。”这个让陈素月对剪纸老来生恋的老师,就是王风。这把剪纸刀一拿已逾七载。 起初,陈素月只照着老师剪好的模样剪,慢慢摸到了剪纸的门道,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剪出自己想要的花形,再后来就照着画里的样子剪,可这绘画和剪纸本就循着截然不同的章法,哪儿剪孔,哪儿留形,这都得经过一番考究,且那一刀子下去便再无回头路,须得想好全盘的布局和每个细节的处理再下手。陈素月说自己有个怪脾气,“就是要把它想出来,想不出来都不想吃饭。”“创作”之时,她竟坚持“闭门谢客”。 在送出了无数个“闭门羹”后,陈素月创作了剪纸版的《金华府城图》、《百位美女图》、《十二生肖图》……最受追捧的当数那千款“吉祥元宝”,这千款元宝颇具喜感与温度,一切依着乡俗,大门上得贴“招财进宝”款的,客厅里得贴“大富大贵”款的,小孩子房门上则要贴“中状元”款的……如此,剪纸寄寓的祝福被送到了千家万户,陈素月的剪刀功夫也随之炉火纯青。 陈素月家的一个红色小本子记录了7年来陈素月在剪纸艺术界攒下的累累硕果,陈素月说,这里边一半的功劳是老伴滕军的。 每次参赛,活动举办方都会要求作者附不少于200字的作品说明,这区区200字可着实考验真功夫。中国传统文化普遍都有这么个特点,“象”和“意”彼此呼应,各占半壁江山,“象”如“犬儒”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意”则通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见得点破,却至少得如祝酒词一般讨个口彩,剪纸艺术亦是如此。 陈素月剪了一幅“九龙福”,滕军想管它叫“九龙戏珠”,只点了表象,叫“九龙福”,则无甚创意,滕军出门散步,瞧见人家门上对联里有“九州”二字,便想到了华夏古时有称全国为“九州”,“九州”对应“九龙”,“九龙福”便被命名为“福满神州”。如此,辗转反侧近一月,得此豪放挥洒的四字,方才皆大欢喜。 滕军教了30年的高中语文,桃李遍天下,退休后只愿岁月风平的他,因为老伴儿的晚来乐,迎来了生活的新挑战,无奈之时,竟也跟自己生起气来:“其实早在一个月前,我吃饭、睡觉、散步……满脑子里都是这个题目,但是总觉得各种说法都欠缺了点什么,每次都挨到投稿前两天才下笔。每次她参赛,我就像参加高考,那考题还老考不出来,吃不好,睡不香。” 数十载相伴,离休生活中剪纸成了最富生趣的调侃:“不要生气,门上财神爷看着呢,看,那儿还有关公,还有那儿,都是神仙……”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