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重于泰山
——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党支部
广西新闻网见习记者 樊成甫
陈海军的家远在湖南,母亲已近80岁。几年来,他多次计划回家探望老人,但都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成行。2015年9月30日,他已经买好车票进站等候上车,突然接到办公室的电话,要求速回待命。他没有多说一句话,立刻返回单位,与全办同事一起连续9天夜以继日奋战在应急第一线。
党支部书记罗斌母亲得了重病,急需家人照顾和陪伴。然而半年来,整个单位竟无人知晓此事,也没人发现她耽误什么工作,一直陪伴大家加班加点。如果不是老人去世时她请假,大家还蒙在鼓里。
这样感人的故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很多很多。
在这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飘扬在惊心动魄的应急处置现场,也矗立在这看似平凡、却时刻牵动千万人心的岗位上。他们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政令顺畅高效运转做好服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努力应对历次重大突发事件,被自治区领导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结集体”。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我国南方。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预报后立即全员集中,连续奋战3天3夜,24小时坚守岗位,分工负责,有的向相关地区和部门不间断发出预警,有的收集各方信息,有的落实领导批示指示,有的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行动……
2015年国庆前后,广西相继发生“9·30”柳城连环爆炸案、17名驴友失联、台风“彩虹”登陆等事件。该支部全体党员立即取消国庆节休假,前后共9天9夜连续奋战在应急一线,为事件稳妥处置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国务院应急办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关键时刻冲锋在前,默默无闻作奉献,是因为该支部一直把增强党员党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支部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在这里,支部委员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争先恐后,演绎了一幕幕共产党员“责任重于泰山”的感人故事。
24小时连轴转的专人值班,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没有公休日,不分白天黑夜,时常凌晨两三点被铃声惊醒,节假日独守岗位,亲友聚会无法参加……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都无怨无悔,坚守岗位,乐在其中。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该支部值班室共接听电话4.6万次,收转文件7500份,向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领导上报值守文稿及信息共3135期(份),约230万多字,转办督办领导批示378件次。全办党员以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和连续多年“零差错”的成效,多次获得国务院应急办通报表彰和自治区领导高度肯定。
“群众事无小事,能帮必帮。”这是该支部全体党员一直坚持的服务理念。不管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应急工作关连大不大,事件有多微不足道,值班室“窗口”都尽力协调解决,及时妥善处置。
2015年7月23日,该支部接到群众电话,称北海市涠洲岛有8300多名游客因天气原因滞留了3天,且岛上条件严重不足导致游客安全状况受到威胁。他们立即核实情况上报,同时不断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北海市政府沟通联系,促使相关部门加强涠洲岛周边海域气候研判,并抓住24日下午的关键“窗口期”,紧急协调转运船只,将8300名滞留游客全部安全接回市区。
桂林市某县多名五保户、低保户连续多月未领到补助,南北高速路上40多名老人及儿童因客车故障深夜长时间滞留……应急办接报后均立即核实情况,协调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及时为群众纾难解困,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以党建促业务、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公共安全体系,这是该支部追求的目标。为此,他们始终坚持值守规范、研判准确、报告及时、协调有力。同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树立安全发展意识,着力加强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培训等工作,提升全区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比如,他们利用高科技创新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形式,采取了网络直报、创办微信群和视频联动等形式,让自治区领导更快、更全面、更准确、更直观地掌握具体情况,从而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了更优质的参谋助手服务。又比如,他们主动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沟通联系,将基层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纳入政法系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系统,又将这一系统与应急平台系统对接,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