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面小康"不掉队"

全面小康“不掉队”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特派记者 周 珂 欧乾恒 董文锋 蒋予昕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深化创建活动,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

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摘自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有一半以上县(市、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30%以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我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如何落实好中央差别化支持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不掉队”?广西的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发挥政策驱动效应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让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离不开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民族地区在地域上分布广,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发展需求也并不一样。即便是在一个民族地区内,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应结合不同类型民族地区的实际,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梁胜利表示,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区域发展并不平衡,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地方的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他建议,国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上述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在政策制定中,突出重点,做到精准施策,加快缩小区域的差距。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应充分认识和了解清楚区情,才能争取到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民委主任卢献匾认为,当前中央赋予广西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使广西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应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在精准扶贫、发挥生态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等方面,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争取更多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同时,要把政策落实好,发挥政策驱动发展效应,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保护与发展并举

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作为多民族省区,广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代表委员们结合广西实际,就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全国人大代表、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建议,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保护和传承相结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升华为现代文明。

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一些地区存在着错误倾向,比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刻意营造一些与当地民俗差异很大的“伪民俗”等。对此,有不少代表和委员认为,民族民俗文化开发的目的,除了发展旅游业外,也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视为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

资金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保证,韦柳春、林武民等代表建议,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专项资金,将文化抢救、保护与发展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监管。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少数民族文化项目进行投资和资助,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向常态化发展。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