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广西将在区内开展更多“海绵城市”试点
让城市“海绵化” 告别逢雨必涝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家健 实习生 黄聪兴 通讯员 陈芊洁
核心提示
内涝,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大问题,就拿南宁市来说,北大路、葛村路、沙井大道都是著名的易涝点,但如果我们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雨下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马上“挤”出来,那该有多好。
今年, 南宁市被列为国家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在市政道路、城市广场、内湖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接下来,这些影响市民生活的“海绵”或将铺向更广阔的地方。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广西将进一步扩大“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在全区范围内更多的小区、园区、高校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改善城市安全和宜居环境。
告别内涝
“海绵化”道路对雨水吸收
位于南宁市南湖边上的滨湖广场,是南宁市“海绵城市”改造示范工程之一,未改造前的滨湖广场,因为地面硬化比例过高,每次都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还将未经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向南湖,对南湖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在海绵化广场改造中,整个滨湖广场综合采用了“渗、滞、蓄、净”的方式对道路、绿地和径流污染控制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后的滨湖广场可达到30.6mm降雨不产流、80%降雨不外排、颗粒物(TSS)去除率达70%,可解决周边道路初期10mm降雨的雨水径流污染。
这只是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影响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一点。例如“海绵化”的道路,就将让我们告别内涝困扰。目前,南宁市已在白沙大道上试验海绵化道路,通过让绿化带低于路面50毫米,使得路面雨水井无法消纳的积水,可以随地势进入绿化带,雨水在进入绿化带后,又经过了植草沟、砾石等渗透系统,提高雨水下渗效率,从而解决短时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
除此之外,南宁市还建设有部分海绵化的园林、建筑等,可以对雨水进行吸收,然后循环利用,这些都是“海绵城市”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广西优势
自然山水格局基础较好
“‘海绵城市’理念在南宁市的成功试点,为今后大规模推广积累了经验。”自治区住建厅城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是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区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基础较好,城市周边有连绵山体和内河冲沟,以及大小不一的湖塘水池和自然湿地等,在吸纳降水、充分利用自然水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的自然载体。
此外,近年来,全区各市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工作。如南宁市实施了邕江整治和内河内湖清淤改造,完善了南湖、相思湖、五象湖等水系建设项目;桂林完成了“两江四湖”内河水系的改造,正在开展会仙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梧州在苍海新区规划建设环城水系景观、湿地公园、休闲绿道等多个特色景观带等,都是有益的探索。
在推进雨水截流及综合利用方面,广西各地基本实现了停车场及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的形式。部分小区内还采用建筑屋顶绿化,小区的景观、绿化用水为非传统水源等多项节水、节能措施,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和截污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雨水径流减排,内涝防治和雨水资源再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的多项目标。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