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科教 > 南宁将打造国家"海绵城市" >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 > 正文

南宁海绵城市远离内涝 各地参观者考察防涝试点

2015年05月30日 06:56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李家健 编辑:陈丽婕

 

青秀山兰园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家健 文/图

核心提示

内涝,一直是困扰南宁发展的大问题,北大路、葛村路、沙井大道都是著名的易涝点。如果我们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马上“挤”出来,那该有多好。近年来,南宁市对本市进行了“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从市政道路、城市广场、内湖等方面,探索防止内涝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措施。

这块大海绵如何让我们的城市远离内涝,未来海绵城市又将如何深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5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对南宁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考察。

兰园蝶变

生态修复水环境

5月29日,盛夏时节的青秀山上,依然凉爽宜人。位于景区北侧的兰园,兰花、荷花竞相争艳,湖水清澈见底。树林、花丛、瀑布、流水……构成了恬静的画面。在以前,这里却曾经污水横流,有用水量急剧减少。如今兰园的“化蝶”,正是“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议题——水生态环境修复。

在这里,雨水通过沿山体道路设置的截流系统,经绿地、植草沟、透水等处铺装渗滤后收集起来,接着通过自然的卵石沟槽,依靠重力将雨水导流到雨水塘,并进一步净化、渗透雨水;湖岸边利用多种水生植物对雨水进行入渗过滤,起到雨水净化作用。雨水在这个借山下渗的过程中,完成了收集、过滤的过程,作为补充水体的水源。另外,山体缓坡的低洼地带,因势利导、就地采用自然土石建设雨水调蓄塘,旱季用于灌溉,雨季自然溢流。

经过多年治理,兰园的生态有了很大改善,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见鸟语蛙鸣。同时,因为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青秀山断流多年的董泉、状元泉、部队大院的山泉均已恢复长流。南宁市还有不少这样的内湖、内河,兰园的雨水循环理念,或许可以为治理这些内湖提供一些启示。

海绵道路

短时暴雨的克星

南宁市内不少地方易涝,“老南宁”可能都知道,而如何减少内涝的发生,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的问题。在白沙大道上,一段90米长的道路或许能给出大家期待的答案。这是一段将来有望在南宁大规模建设的防涝路。

绿化带一直是调蓄雨水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南宁大多数路段绿化带的位置高于排水井,雨水通过绿化带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加剧了市政管道排水压力,雨季容易造成积水。这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防涝道路的切入点就在于此。

在白沙大道试点路段,绿化带的建设低于路面50毫米,路面雨水井无法消纳的积水,可以随地势进入绿化带。雨水并非简单地下渗,而是先进入一个缓冲渗透雨水井,经过截污、滞留、渗透后汇入植草沟,植草沟下设砾石渗透层,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并通过加大渗透接触面积,加快雨水入渗。

经过今年来数次暴雨的检验,示范段内的绿化带可滞留42.7立方米的降雨,延长雨水径流(即雨水流出路面)时间能从原来的5分钟增至20分钟,大大减小了暴雨径流的峰值,减轻短时暴雨对道路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