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桥 主心骨
——钦州乡村党建工作站和党群服务中心观察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义华 通讯员 黄飞戈
5月6日上午9时,钦北区那蒙镇垭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敞开,80岁高龄的村民韦凤清来办高龄补贴。老人一进门,当班的垭山村文书班均珍立即迎上去,接过老人手中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后,开始填写表格、复印证件。10分钟左右,他关切地对老人说:“办好了,拿好证件呵。”
垭山村共有75位80岁以上老人,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集中为他们办理高龄补贴。“以前这些老人要跑到9公里外的镇民政办去办理,现在在村里就办好了。”班均珍告诉记者。
这是钦州市推进党建工作站、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便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去年7月以来,钦州市进一步推动乡镇管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高村级服务质量。目前,设立了224个党建工作站和269个党群服务中心,“一站一中心”机制已覆盖全市。“这一新机制的运行,进一步解决了基层党建和服务群众的难题,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说。
“一站一中心”机制的运行,抓住了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关键点。以前的基层党建主要是依靠镇级党委,但镇级党委所辖的支部多,管理和服务的战线长,出现“村委做不到、镇委管不到”的“真空”环节。党建工作站是镇级党委与村级党组织之间的一个监督、协调党建平台,一个工作站管理3到5个支部,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力量。
党建工作站全面建立之后,钦州打响了一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软弱涣散组织的攻坚战。各县区通过专题培训,普遍健全和落实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开、值班等制度,同时完成对11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使基层支部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基层群众的办事机构,以前在一些地方也挂着牌子,但服务不规范、效率也不高。在“一站一中心”机制运行中,党建工作站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该中心的正常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协调和服务,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记者在钦北区平吉镇湴塘村党群服务中心查看工作记录时看到,3月15日该中心工作人员为在钦州二中就读的一位学生办理贫困生证明,从核实信息、打印证明到加盖公章……前后不到两分钟。
“村民有事直接去找党群服务中心,一找一个准,方便多了。”湴塘村委一名群众说。
党建工作站的有效监督,促进了服务群众的规范化。浦北县北通镇良庄村党总支书记姚尚品介绍说,党建工作站指导很具体,包括从周一到周日,谁值班、几点到几点都很明确,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都公开张贴在村委办公楼显眼处。“村‘两委’所有村干部都参与坐班,村干部的联系方式保证每天24小时畅通,只要村民有事,村干部随叫随到。”
钦州全市的村级服务模式也逐步形成:常设服务+流动服务+代办服务,基本做到“一站式”办理。去年以来,全市依托“一站一中心”,共为群众解决各种矛盾纠纷1850多起,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
钦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站一中心”目前已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成为谋划一方发展的“主心骨”。
灵山县三隆镇龙楼村秧禾塘队砂糖橘种植基地的主人施明告诉记者,去年10月,一直种甘蔗的他想“改行”种植砂糖橘。党建工作站主动邀请有关部门进行论证,指示党群服务中心协调土地租用等事谊,使基地很快建立起来,目前已完成种植砂糖橘面积350亩,连片面积200亩。
“一站一中心”运行以来,钦州共协调投入资金1.48亿元,实施惠民项目1500多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130多件,办理各项服务事项8.3万项,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有机融合。